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干湿循环—盐结晶转化为应力的海洋环境混凝土强度预测

陈怀成  
【摘要】:混凝土作为重要的结构材料正被广泛用于土木工程和工业设施中。除材料组分外,混凝土性能还受到暴露环境和外部工作条件的影响。海洋环境下干湿循环-盐结晶作用对混凝土破坏尤为严重。对海洋环境下混凝土强度进行预测研究,进而对土木工程进行质量控制和性能维护已成为混凝土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同时,采用预测模型对海洋环境中混凝土的强度劣化进行预测,并通过外加荷载的方式进行全息复制,还可以避免或减少繁琐的试验过程。因此,从数据挖掘的角度出发,建立海洋环境下混凝土强度预测模型,对评估服役过程中混凝土力学性能具有重要作用,对土木设施维护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选取6200组样本数据用于强度预测建模,对比模型预测结果选择得到合适的建模方法;从模型的运算效率、泛化能力和模型的应用前景出发,提出了影响因素转化的必要性;通过现代分析测试技术阐明海洋环境干湿循环-盐结晶作用对混凝土的劣化机理,进而提出了干湿循环-盐结晶转化为应力的可行性;根据结晶压理论和弹性力学,建立了干湿循环-盐结晶转化为应力的计算方法及其用法;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建立了适用于海洋环境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并通过试验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创新成果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比选出海洋环境混凝土强度预测建模方法通过数据挖掘技术,选取16种影响因素作为模型的输入参量,对其中的抗压强度和干湿循环信息进行规格化处理。以5800组样本为模型的训练集,400组样本为测试集,分别采用SVM和神经网络(ANN)建立两种预测模型。以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相对误差(MAPE)和均方根误差(RMSE)为指标评价预测精度。结果表明,与ANN模型相比,SVM模型的预测效果更好,泛化能力更强。本研究最终比选得到了预测效果更好的SVM建模方法。(2)提出并论证了干湿循环-盐结晶转化为应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比模型的预测效果和应用前景发现,通过转化影响因素降低输入参量数目,可以减少运算时间,提高泛化能力。采用扫描电镜联用能谱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差热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系统(XCT)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阐明了混凝土在干湿循环-硫酸盐作用下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耦合作用,其中化学作用会造成材料成分发生改变,无法转化为缺陷参数;盐结晶物理作用不改变混凝土组分,可以通过数值计算转化为应力缺陷。(3)推导并验证了干湿循环-盐结晶转化为应力的计算方法分析干湿循环-硫酸盐作用下混凝土的劣化过程,综合考虑水饱和度分布、盐浓度分布和盐过饱和度对混凝土膨胀应力的影响,提出干湿循环-盐结晶转化为应力的计算思路。数学推导得到水饱和度计算式;依据文献和试验确定干燥和润湿阶段的水分扩散系数和边界条件;采用COMSOL多物理场软件对混凝土内部水饱和度分布进行仿真模拟;考虑内部腐蚀离子存在向外环境流失现象,推导了混凝土中盐浓度累积分布计算式;通过对单个孔隙所受应力积分,推导得到干湿循环-盐结晶造成的膨胀应力计算式;采用NaNO_3溶液对砂浆造成的应变试验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并将该计算方法应用于硫酸盐侵蚀砂浆分析,获得了侵蚀过程中干湿循环-盐结晶与化学作用的相对份额。此外,将干湿循环-盐结晶转化为膨胀应力,从而计算出等效加载量。并通过试验研究了两组砂浆试件分别经过加速劣化和外加荷载后,孔隙率和抗压强度的劣化结果。结果表明,试件分别经过60d干湿循环-硫酸钠劣化和外加荷载造成的劣化结果相近,两种试验方法近似等效,大大提高了试验效率。(4)构建了干湿循环-盐结晶转化为应力的混凝土强度预测模型计算得到干湿循环-盐结晶导致的混凝土膨胀应力后,采用支持向量机建立了基于影响因素转化的混凝土强度预测模型,并分析各影响因素的敏感度。结果表明,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暴露时间、初始强度、水胶比、硫酸根浓度和膨胀应力,敏感度均达到5%以上;其次为砂率、表面积体积比、镁离子浓度、氯离子浓度;而集料掺量、粉煤灰掺量、矿渣掺量、钠离子浓度的影响较小,敏感度均小于2%。为了验证强度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将加速劣化试验数据和文献数据分别与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强度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6条
1 汤运昌;张志军;安鹏飞;窦枚琦;周航;;干湿循环作用下尾矿砂的强度特性试验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1期
2 李焱;汤红英;邹晨阳;;多次干湿循环对红土裂隙性和力学特性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18年03期
3 任俊卿;侯天顺;Sibel Pamukcu;;干湿循环作用下废弃泡沫轻量土水稳定性试验研究[J];公路;2017年02期
4 陈永艾;刘福春;张会平;;膨胀土干湿循环试验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7年08期
5 陈新中;;高速公路粉黏土干湿循环效应试验研究[J];工程与建设;2015年06期
6 李克钢;吴勇;郑东普;;砂岩力学特性对干湿循环效应响应规律的试验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10期
7 张祖莲;梁谏杰;黄英;邱观贵;袁强;;干湿循环作用下红土抗剪强度与微结构关系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8年03期
8 简文彬;胡海瑞;罗阳华;唐炜业;;干湿循环下花岗岩残积土强度衰减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7年03期
9 冷挺;唐朝生;施斌;;干湿循环条件下重塑膨胀土的裂隙发育特征及量化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6年05期
10 王福玉;;硫酸盐干湿循环条件下混凝土强度及断裂性能实验研究[J];科技风;2015年11期
11 刘润东;张家玮;刘生纬;李凯;张晨宇;;硫酸盐干湿循环作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2018年04期
12 曾召田;吕海波;赵艳林;蒋文宇;;膨胀土干湿循环效应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J];工程地质学报;2012年06期
13 张芳枝;陈晓平;;反复干湿循环对非饱和土的力学特性影响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14 王峥;;干湿循环对掺粉煤灰高水材料力学特性影响[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8年03期
15 杨乾;潘瑞;;干湿循环作用下聚乙烯醇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试验研究[J];新疆有色金属;2013年02期
16 刘雨;朱自强;陈俊桦;;干湿循环条件下水泥改良泥质板岩粗粒土的静力特性试验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志辉;唐春;杨普济;帅东;杨玲;;干湿循环下原状黄土抗压强度试验研究[A];2018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2 郑雷刚;杨怀玉;;干湿循环下醇胺基阻锈剂对混凝土中钢筋阻锈作用的试验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3 冯丽娟;杨怀玉;王福会;;干湿循环条件下葡萄糖对混凝土中钢筋的缓蚀作用[A];第十七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4 葛勇;杨文萃;袁杰;张宝生;李宁;;硫酸盐溶液中混凝土抗冻融干湿循环性能[A];第五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高丹盈;刘元展;李趁趁;赵科;;特定条件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研究[A];FRP与结构补强——'05全国FRP与结构加固学术会议论文精选[C];2005年
6 巩家宗;杨树桐;;氯盐干湿循环作用下CFRP筋嵌入式加固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A];第2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7年
7 陈安娜;曹发和;张鉴清;曹楚南;;碳钢干湿循环电化学噪声的分形几何分析[A];2010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8 陈生水;石北啸;蔡正银;宋嘉伟;;膨胀土多次脱湿土水曲线模型[A];中国水利学会2014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4年
9 赵铁军;高倩;;干湿循环条件下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及钢筋锈蚀[A];沿海地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其设计方法科技论坛与全国第六届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巍巍;张廷毅;;劣化作用后混凝土劈拉强度[A];第十七届北方七省市区力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怀成;干湿循环—盐结晶转化为应力的海洋环境混凝土强度预测[D];东南大学;2018年
2 王明芳;干湿循环作用下石膏质岩劣化特征与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3 袁文;酸碱环境干湿循环作用下砂岩强度劣化规律及化学作用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7年
4 傅晏;干湿循环水岩相互作用下岩石劣化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袁志辉;干湿循环下黄土的强度及微结构变化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张梁;酸性环境干湿交替作用下泥质砂岩宏细观损伤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7 童星;土—膨润土力学水力特性及其隔离墙的固结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8 刘龙武;公路膨胀土路堑边坡的破坏特征及勘察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9 曹光栩;山区机场高填方工后沉降变形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10 王子娟;干湿循环作用下砂岩的宏细观损伤演化及本构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海瑞;干湿循环下非饱和残积土边坡响应试验研究[D];福州大学;2017年
2 周鑫;混凝土中氯离子输运过程的近场动力学模拟[D];东南大学;2018年
3 陈华庆;干湿循环条件下路基材料软化规律与设计参数取值[D];东南大学;2018年
4 郁培阳;干湿循环作用下深部粉砂岩蠕变特性与本构模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8年
5 刘鹤;软岩崩解特性试验研究与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6 何贤元;酸性环境干湿循环作用下贺兰山岩画载体砂岩力学特性研究[D];宁夏大学;2018年
7 李振;干湿循环下红粘土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D];贵州大学;2018年
8 王明明;干湿循环环境下混凝土抗压强度退化试验[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8年
9 郭玉柱;低温—干湿循环条件下水泥砂浆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10 邵玉;基于界面特征的干湿循环—硫酸盐侵蚀耦合作用下的混凝土劣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