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当前,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同时,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全体公民的健康水平,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本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研究进展,作为淮安市Q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状况及评价的基础。利用EXCEL2007和统计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用非参数检验和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不同社区卫生服务性质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状况是否存在影响。研究发现,Q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和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项目在不同性质的机构中存在非均等化的问题,同时还发现不同运行模式下的机构在项目的实施上也存在均等化的问题,主要通过资金数来反映和分析。结合Q区实际情况,发现导致项目实施非均等化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工作量乘以单价”的资金考核方式,未采取“经费预拨”的拨付机制,“收支两条线”的机构运行机制,项目实施机构的性质不一,公共卫生人员的配置不足,民办机构人员学历和职称普遍偏低,医保体系不健全和服务对象能力素质不一。这些原因的根源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分析,宏观上从国家和Q区两个层面来分析,微观上主要因为个体的差异而导致相关问题的发生。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建议如下:一是进一步细化资金考核方案,注重工作质量和项目的均衡开展,同时采用“预拨”的资金拨付方式;二是破除收支两条线运行模式,探索基层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同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三是加大人才招录、引进力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的人力资源和能力方面建设;四是整体提升服务对象的素质和能力,在全社会形成“预防为主”的公共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