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半焦加压燃烧特性研究

谷小兵  
【摘要】: 第二代PFBC-CC技术是在第一代PFBC-CC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重 要的洁净煤转化技术。第二代PFBC-CC系统中气化炉产生的半焦在PFB炉内燃烧 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发电效率。本文运用自行研制的加压热重分析仪对 半焦的燃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本文对原有的加压热重分析仪加以改进,改双炉膛结构为单炉膛双吊篮结构; 改进了分析天平的结构;改造了原有的数据采集与信号处理系统。经改造后的加压热 重分析仪的测量精度、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研究了加压条件下半焦的着火规律和燃烧稳定性。讨论了着火温度的确定方法, 对加压下影响半焦着火特性的各种因素,如半焦种类、总压、氧浓度、粒径、加热速 率等进行了试验研究。以纯碳的测试参数为基准,提出了燃烧稳定性的判别指数Rw。 对加压条件下半焦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不同压力、不同氧浓度、不 同粒径的半焦TG-DTG曲线图,并对它们加以比较。分析了半焦种类、实验总压、 氧浓度、试样粒径和加热速率对最大失重速率、最大失重峰温、燃烧时间、燃烬温度 等的影响。描述了不同实验条件下半焦燃烧反应性随温度的动态变化趋势,用平均质 量反应性指数对半焦反应性加以评价。 用积分法确定半焦燃烧反应级数,用分段线性回归法求取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反 应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并根据求得的动力学参数确定半焦燃烧的反应速度方程,以此 来预测半焦的燃烧过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盛宏至,刘典福,魏小林,黄南;煤部分气化后生成半焦的特性[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4年02期
2 张守玉,吕俊复,岳光溪,王洋;半焦氧化过程中反应活化能的变迁[J];热能动力工程;2004年04期
3 余建立,肖兴国;用热分析法研究半焦气化动力学[J];东北大学学报;1994年06期
4 乔晋红,赵炜,谢克昌;煤半焦吸附性的实验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5 熊源泉;郑守忠;金保升;肖睿;;煤气化半焦增压流化床燃烧特性中试试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07年02期
6 钱京娅,赵树昌;羊角褐煤快速热分解半焦性质的研究[J];大连工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7 孙锐;张鑫;Leungo Kelebopile;廖坚;吴少华;;燃烧中气化半焦孔隙结构特性变化实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11期
8 黄南,刘典福,吴东垠,盛宏至;制备温度对不同煤种半焦性质的影响[J];节能与环保;2002年05期
9 周毅,段钰锋,陈晓平,赵长遂,吴新;半焦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J];锅炉技术;2005年04期
10 邢德山;阎维平;;用压汞法分析工业半焦的孔隙结构特征[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11 朱金忠;陈雪莉;王辅臣;;稻草及热解半焦颗粒流化特性[J];过程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12 张斌;阴秀丽;吴创之;邱泽晶;马隆龙;武书彬;;木粉水解残渣热解半焦结构及反应性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0年02期
13 李鹏;陈雪莉;肖瑞瑞;;稻秆热解半焦吸附能力的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0年08期
14 李爱民,王志,李永清,严建华;固体废弃物热解半焦特性的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02年02期
15 段钰锋,周毅,陈晓平,赵长遂,章名耀,金保升;煤气化半焦的孔隙结构[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16 周毅,段钰锋,陈晓平,赵长遂,吴新;压力下半焦燃烧特性的研究综述[J];锅炉技术;2005年01期
17 张守玉;朱廷钰;张建胜;吕俊复;张建民;岳光溪;;煤中矿物质对其半焦反应活性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S2期
18 秦宏;孙佰仲;王擎;周明正;刘洪鹏;李少华;;流化床内油页岩半焦燃烧过程孔隙特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35期
19 周毅,段钰锋;部分气化后半焦的孔隙结构[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4年04期
20 孙佰仲;王擎;谭平;刘洪鹏;李少华;关晓辉;;油页岩及半焦流化燃烧热破碎特性[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军利;唐惠庆;郭占成;;炼焦收缩阶段半焦脱硫的实验研究[A];200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4年
2 张亚婷;云卉;王露;刘涛;周安宁;;神木半焦改性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2分会:催化化学[C];2014年
3 李春虎;杨林;王林学;胡龙军;齐欣;冯丽娟;;改性活性半焦选择性吸附脱除燃油中含硫化合物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刘典福;魏小林;盛宏至;;半焦与RDF混烧排放特性实验研究[A];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4年
5 肖瑞瑞;李鹏;陈雪莉;于广锁;于遵宏;;生物质热解半焦对焦油吸附效果的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周宏仓;金保升;肖睿;仲兆平;郑有飞;汤莉莉;;原煤和半焦加压燃烧飞灰中PAHs分布特性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6暨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文泰;李春虎;阎子峰;;半焦的成型及脱除SO_2性能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王萍;于英民;李春虎;;改性半焦低温下脱除烟气中NO_x[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俊琪;煤的部分气化及半焦燃烧系统集成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周宏仓;流化床煤部分气化/半焦燃烧多环芳烃生成与排放特性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3 郭峰波;半焦/改性半焦催化CH_4-CO_2重整特性及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4 王芳杰;胜利褐煤温和气化焦油催化重整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5 王林学;改性活性半焦选择性吸附汽油脱硫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邢德山;工业半焦吸附脱除烟气中SO_2和NO_x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7 王坤;褐煤基吸附催化剂的制备及脱硝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毅;半焦孔隙结构和加压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2 周宏光;载纳米水合氧化铁复合半焦的研制及其除磷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3 李玉洁;半焦催化甲烷转化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4 孙蕾;半焦催化松木锯末热解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齐欣;改性褐煤半焦用于柴油选择性吸附脱硫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于大鹏;活性半焦烟气脱硫脱硝催化剂制备与再生工艺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7 田中君;固体热载体与生物质半焦在V形管内的热交换规律[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8 桑小义;东风褐煤半焦的燃烧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袁廷璧;固体热载体与生物质半焦热交换实验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9年
10 史磊;半焦的活化及脱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记者 张苓 方雪萍;半焦产业欲“清洁转身”[N];中国冶金报;2009年
2 裴贤丰 曲思建 王利斌 商铁成 张飏 王晓磊;半焦的应用现状与发展[N];中国冶金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兴刚;煤热解需破除半焦利用瓶颈[N];中国化工报;2012年
4 孟庆波;兰炭可替代小块焦用于高炉炼铁[N];中国冶金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