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OXC的MEMS光开关设计与分析技术
【摘要】:随着全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普遍提高,通信网容量增长迅速,当前光纤通信网中光——电——光的交换方式已经成为限制通信容量的“电子瓶颈”。全光交换是光纤通信网的发展方向,光交叉连接(OXC)是全光交换的核心,光开关作为OXC的关键器件,是当前光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MEMS光开关由于其众多优点也已成为微机电系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针对OXC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轴微反射镜的自由空间自定位MEMS光开关,研究其设计、分析技术和工艺实现方法,主要内容包括:
(1)MEMS光开关的集成化设计方法
论述了MEMS设计中的分层模拟和自底向上与自顶向下两种设计方法,结合MEMS集成化设计工具,讨论了光开关集成化设计方法的体系结构,建立了双轴微镜的机电模型和光开关的系统宏模型,奠定了系统级模拟分析的基础。
双轴微反射镜结构的数值分析
在阐述有限元分析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双轴微反射镜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模态、刚度和动响应分析;采用耦合场分析工具和方法,对双轴微反射镜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静电和结构耦合场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光开关结构的吸合与释放电压。
(3)微镜光学特性分析
讨论了多层镜面的反射、折射参数及表面粗糙度与光学特性的关系,结合光开关在OXC中的工作方式,以高斯激光束作光源,对于不同的镜面开孔尺寸和光纤高度,模拟分析了反射镜面和出射光纤端面的光能和光强分布,计算了不同条件下光开关的插入损耗、回波损耗和串扰等特性参数。
双轴微镜MEMS光开关的工艺实现
综合了当前MEMS硅工艺的步骤和方法,针对国内的两层多晶硅表面工艺,设计了光开关的工艺流程和加工版图;在分析一种标准的三层多晶硅表面工艺及其设计规则的基础上,进行了光开关的结构改进,设计了相应的工艺流程和加工版图,从而具备了流片条件。
|
|
|
|
1 |
;高速光开关[J];光机电信息;1994年11期 |
2 |
蒋庄德,赵则祥,王海容;基于ME MS的光开关研发与产业化问题[J];微细加工技术;2001年04期 |
3 |
谢世钟,陈明华,王国忠;光传送网中光开关器件的进展[J];中兴通讯技术;2002年04期 |
4 |
方华军,刘建设,任天令,刘理天;硅基PZT压电驱动MEMS光开关的设计与优化[J];微纳电子技术;2003年Z1期 |
5 |
廖先炳
,李蔚;光网络的核心器件——光交叉连接器[J];世界产品与技术;2003年01期 |
6 |
兰卫华,明安杰,梁静秋;国内MOEMS光开关的研究现状[J];光通信技术;2004年04期 |
7 |
正凡;英国长途通信研究所研制成世界上第一个完善的光开关[J];光电子.激光;1992年03期 |
8 |
康寿万,董玉和,庄婉如;光开关交叉角的上限和开关对数值孔径的影响[J];半导体学报;1995年12期 |
9 |
廖光炳;电磁激励的单晶Si微反射镜光开关的设计与制作技术[J];光子技术;2004年03期 |
10 |
刘浪;;微电子系统光开关[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12期 |
11 |
艾恕;;纯光开关[J];激光与红外;1986年03期 |
12 |
龚小成,沈启舜,瞿文詠;高速时分复用光开关阵列的研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
13 |
许天晖,庞翠珠,简水生;一种新型基于石英的热光型光开关[J];光通信技术;1998年01期 |
14 |
李宝军,李国正,刘恩科;1.55μmSi_(1-x)Ge_x/Si光开关与光探测器集成的分析及设计[J];中国激光;1998年07期 |
15 |
马军山,陈高庭,王向朝,方祖捷;用于光通信的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进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9年10期 |
16 |
陈高庭;自锁型2×2和1×4光开关[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2年11期 |
17 |
王科平,葛峻,秦明;MEMS静电执行光开关的设计与实验[J];电子器件;2003年03期 |
18 |
黄照祥,张阳安,黄永清,李玲,任晓敏;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ROADM)的技术实现与性能评估[J];光通信技术;2004年12期 |
19 |
吴茂林;;采用新薄膜材料的光开关[J];电子技术;1984年07期 |
20 |
贾玉斌,陈良惠,李玉璋;一种微机械光开关的分析和设计(英文)[J];半导体学报;2001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