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反推技术设计H_∞及自适应控制系统的研究
【摘要】:本论文将反推技术和耗散性理论结合起来,研究了复杂动态系统的控制问题,主要包括:线性多变量系统的H_∞控制的构造性设计;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H_∞控制问题和自适应控制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了一些新的结果。论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结果如下:
(一) 利用正交变换和反推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并用这一方法研究了线性多变量系统的H_∞控制问题。这一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可构造性地得到H_∞控制器。
(二) 研究了多输入非线性串级系统的H_∞控制问题。证明了当第一个子系统对应的H_∞控制问题可解时,整个系统的H_∞控制问题,可利用backstepping递推设计方法,进行状态反馈控制设计,设计出的状态反馈控制律使闭环系统是渐近稳定的,且满足H_∞性能指标。
(三) 研究了不确定严格反馈多变量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控制问题。对一类含有未建模项的多输入非线性系统,基于backstepping递推设计方法,进行了状态反馈控制设计。得到的闭环系统的所有信号是全局有界的,并且闭环系统的轨线收敛到状态空间的一个残集。给出了一个仿真例子,说明了设计过程和控制器的性能。
(四) 研究了多输入非线性串级系统的非过参数化自适应控制问题。证明了一大类含有未知参数的多输入非线性串级系统,在适当的假设条件下是可全局适应稳定的。自适应控制律的设计是基于backstepping递推设计方法,得到的参数自适应律的维数等于未知参数的个数,因此该设计是非过参数化的。
(五) 研究了含有未建模项的多输入非线性串级系统的自适应控制问题。对一类含有未知参数和未建模项的多输入非线性串级系统,基于backstepping递推设计方法,进行了非过参数化自适应控制设计,得到的闭环系统的所有信
|
|
|
|
1 |
董文瀚;孙秀霞;林岩;;一种Backstepping模型参考鲁棒飞行控制律的设计[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0年07期 |
2 |
刘正华;王青伟;尔联洁;;基于Backstepping的飞行仿真转台自适应摩擦补偿控制(英文)[J];系统仿真学报;2007年19期 |
3 |
陈强;黄勇;胡晓娟;;并联机器人控制方法研究现状[J];机械工程师;2010年02期 |
4 |
代颖,施颂椒,郑南宁;一类关于不确定性机器人的鲁棒控制策略[J];自动化学报;1999年02期 |
5 |
代颖,施颂椒;具有清晰暂态性能的机器人鲁棒自适应跟踪控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
6 |
温淑焕;机器人的多项式结构鲁棒自适应力/位置控制[J];系统仿真学报;2002年12期 |
7 |
毕明雪;王大志;;基于LMI的T-S型模糊系统的H_∞鲁棒控制[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8 |
管成,朱善安;电液伺服系统的逆向递推鲁棒自适应控制[J];光电工程;2004年12期 |
9 |
李桂秋;陈志旺;;多变量非线性系统RBF直接广义预测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年07期 |
10 |
胡剑波,褚健;不匹配不确定线性时滞系统的鲁棒自适应控制(英文)[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1年03期 |
11 |
张国峰,王广雄,王毅;离散系统回路成形设计与鲁棒稳定性[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1996年03期 |
12 |
吕跃飞,黎中伟,熊学泉,戴冠中;航空发动机多变量 PI 型鲁棒控制器[J];航空学报;1997年04期 |
13 |
周朝顺;有测量噪声的不确定互联系统自适应鲁棒控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
14 |
武富春;遗传算法在混合H_2/H_∞优化控制设计中的应用[J];电脑开发与应用;1997年04期 |
15 |
胡立生,孙优贤,李幼德;汽车四轮转向(4WS)的二自由度鲁棒控制器设计[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9年05期 |
16 |
周洪,路甬祥;采用自适应控制的电-气比例/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J];信息与控制;1989年05期 |
17 |
谢湘生;广义系统鲁棒镇定的H_∞方法[J];控制与决策;1999年S1期 |
18 |
孙多青;马晓英;俞百印;李霞;;带有鲁棒控制项的MIMO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控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10期 |
19 |
高红亮;;先进控制技术方法及其应用[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10年08期 |
20 |
翁正新,施颂椒;质量/弹簧系统的鲁棒 H_∞ 控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