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控制方法在电厂热工过程控制中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
国内大型热力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已逐步采用先进的分散控制系统,这为先进控制理论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实现条件。但是目前大型热力设备的自动控制几乎都仍采用常规的线性PID控制系统,难以在整个负荷变动范围内均取得优良的控制品质。绝大多数大型发电厂的关键控制系统,在机组负荷大范围变化时,均未能取得理想的控制品质,严重影响了热力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
目前国内大型火电机组的锅炉过热汽温和再热汽温控制,几乎仍采用常规的串级控制系统,而不少电厂汽温被控对象的滞后很大,且喷水阀存在严重的非线性,使得当机组负荷变化时,汽温往往偏离设定值8~10℃,超温十分频繁。由于过热汽温和再热汽温的频繁超温,容易导致锅炉爆管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火电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为此,有必要研究基于现代控制策略的新型汽温控制方案。
同样,大型火电机组的负荷系统是一个多变量非线性动态系统,它的动态特性随工况的变化而大范围变化。基于传统PID控制系统的机、炉协调控制系统,只是根据大型火电机组在某一负荷点上的对象特性来设计的,但当机组的负荷大范围变化时,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往往变化很大,且被控对象存在严重的非线性。因此,常规PID控制系统在机组的整个负荷范围内不可能是全局最优的,使大型火电机组的负荷跟踪能力及机组的稳定性均难以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由于PID控制规律是线性的,而热工被控对象是非线性的,因此,若仍采用PID控制策略来对电站热工控制系统进行优化,总是突破不了用线性控制器来控制非线性对象的这一局限性,控制品质提高必定会受到限制。要进一步提高控制品质,应该尝试从方法上改变目前的这个常规控制模式,而研究采用基于火电机组整体非线性模型的全局非线性优化控制系统。
为了解决电厂热工过程控制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本文针对大型火电机组汽温被控对象大惯性、大滞后的特点,以及负荷系统的非线性、时变性等特点,结合非线性系统模糊模型和预测控制、状态变量控制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基于非线性模糊模型的状态变量控制方法和预测控制方法的先进控制策略,为复杂热力系统的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论文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意义和背景,以及状态变量控制、预测控制、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控制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火电机组热工过程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考虑到状态变量控制技术和预测控制技术是目前两种比较适合大滞后被控过程的控制方法,论文第二章重点介绍了状态变量控制和预测控制的基本原理,针对大型火电厂再热汽温被控对象大惯性、大滞后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状态变量-预测控制技术的再热汽温控制方法,即先采用状态反馈理论来补偿再热汽温被控对象的滞后和惯性,然后通过预测控制来对补偿后的广义被控对象进行控制。仿真试验及现场运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具有优良的控制品质,是一种对大滞后过程较为有效的控制策略。
论文第三章根据目前国内外在非线性系统控制研究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文中针对被控对象的仿射TSK模糊模型,结合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状态变量控制原理,研究提出了仿射模糊状态变量控制方法,并从理论上证明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该控制方法具有优良的全局
|
|
|
|
1 |
江哲生;400吨/时中间再热汽包锅炉烟气再循环调节再热汽温试验[J];锅炉技术;1973年12期 |
2 |
黄海涛
,张春极;大型锅炉再热汽温调节特性[J];热力发电;1983年04期 |
3 |
杨海中,郭聪明,程昌业,邸智勇,杨力为;捷制1650t/h锅炉再热汽温偏低的运行对策[J];山西电力技术;2000年04期 |
4 |
彭春华,林中达,余廷芳;智能自校正模糊控制在电厂再热汽温调节中的应用[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4年03期 |
5 |
马俊华,刘潇;锅炉再热汽温控制系统的优化[J];江苏电机工程;2004年04期 |
6 |
何同祥;施燕美;李想;;自抗扰技术在再热汽温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华东电力;2007年05期 |
7 |
周伟;;关于极热态开机再热汽温超温的防范对策[J];电力安全技术;2008年07期 |
8 |
王桂玲;郭蕾;;摆动式燃烧器调节再热汽温特性分析[J];锅炉制造;2008年04期 |
9 |
乔永生,薛长海,李永宁;焦作电厂1号炉再热汽温低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电力情报;2001年04期 |
10 |
夏克宁;胡斌;李汝萍;张晋波;党培;;600MW火电机组再热汽温的调节[J];浙江电力;2011年05期 |
11 |
杨锡运,徐大平,张彬;再热汽温系统的内模解耦控制[J];动力工程;2004年04期 |
12 |
韦红斌;;300MW机组锅炉再热汽温的节能调节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S1期 |
13 |
王鼎舜;;潮州电厂1000MW直流炉主、再热汽温调整[J];科技风;2010年21期 |
14 |
刘吉臻;曲亚鑫;田亮;常太华;;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锅炉再热汽温建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11期 |
15 |
张韵辉;吕震中;赵宇红;;再热汽温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构建及仿真[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6年01期 |
16 |
张韵辉;赵宇红;吕震中;;基于混沌理论的再热汽温神经网络模型[J];自动化仪表;2006年02期 |
17 |
陈耀龙;张韵辉;;基于改进型遗传算法的再热汽温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及预测分析[J];测控技术;2006年06期 |
18 |
胡志杰;;300MW机组锅炉主汽温、再热汽温的调整[J];华电技术;2011年06期 |
19 |
魏进举;直流锅炉切分前汽机中压缸差胀过大的分析[J];华东电力;1989年12期 |
20 |
赵洪宇;罗志浩;陈波;;600MW超临界直流锅炉汽温偏差的分析及改进[J];浙江电力;201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