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小城市客运交通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

黄莉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城市数量规模发展迅速,以2003年为例,在660座城市中,中等城市及小城市就分别占了18.2%和63.8%,规模相当可观。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处于城镇体系中端环节的中小城市,虽普遍具有紧凑型的功能混合的内部组织结构布局,城市交通问题没有(特)大城市突出,但近年来中小城市跨越式发展步伐加快,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城乡联系紧密,市场作用下土地功能置换引发城市规模和布局的不断变化,这些因素都促使目前外不联、内不通、功能脆弱的中小城市客运体系进行变革,本文基于此种背景对中小城市客运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 本文首先对中小城市城市发展概况、城市交通发展将要面临的背景形势进行宏观把握的基础上,依据大量的调查数据资料对中小城市的居民出行特征、道路系统特征及交通工具构成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出中小城市的客运体系特征构成。 通过分析我国中小城市客运体系存在的问题,基于中小城市发展理念探讨中小城市客运体系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中小城市客运交通一体化发展模式。根据一体化思想的内涵,指出中小城市客运交通一体化模式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并将其与传统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认识层面、决策层面、管理层面、运营层面构建出中小城市客运交通一体化发展模式的系统架构,分别对四个层面的具体涵盖范围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然后,在分析目前我国中小城市客运交通站点的基本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功能差异而不是简单等级划分来界定客运场站的概念涵盖,并在总结客运场站未来功能日益综合化、多样化新趋势基础上,将一体化客运发展模式下的客运场站划分为“换乘中心”、“换乘枢纽”、“换乘站”、“换乘点”四个层次。结合中小城市客运发展的实际状况,建立了“换乘枢纽”布局选址的理论模型,对参数的确定及模型的算法进行了全面地论述;利用系统聚类法和模糊聚类分析法确定了“换乘站”宏观布局基本方法,并通过实例系统介绍了这种宏观布局方法的运用过程;在分析中小城市“换乘点”具体选址依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换乘点”多种换乘衔接设计模式。 最后,针对中小城市客运网络结构形态的基本特征及市域范围内客运线网的布局缺陷,阐述了一体化模式下客运线网的规划思路,提出了市域主骨架客运线网的布设方法,并简单介绍了常规公共客运线网的布局方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2001中小城市发展国际论坛于威海市召开[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2 ;全国中小城市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城科会中小城市分会第十五次年会在天水召开[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5期
3 张忻;关于我国中小城市发展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1999年08期
4 韦嘉和;;南宁市构建给水排水一体化、城市县城一体化模式[J];给水排水;2009年04期
5 周秋龙;骆其君;叶兴永;陈化贤;王益荣;;宁波舟山两港实现怎样的一体化?[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5年11期
6 金星;全国中小城市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小城市委员会第十四次年会纪要[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1期
7 贺江兵;;对中国中小型城市规划的研究和建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6期
8 ;全国中小城市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城科会小城市委员会第六次年会会议纪要[J];城市发展研究;1995年06期
9 ;全国中小城市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城科会小城市委员会第9次年会纪要[J];城市发展研究;1998年06期
10 本刊编辑部;;观点互动——专业化VS一体化[J];城市开发;2007年09期
11 刘建国;李灼;汪承志;;内河大水位差重力式码头库岸一体化模式分析[J];交通科技;2008年01期
12 林辉;;“百丽国际”:赢在纵向一体化模式[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年07期
13 陈玉君;;邓小平理论一体化教育模式初探[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2期
14 郑文含;;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空间模式与规划引导[J];山西建筑;2011年34期
15 ;全国中小城市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城科会小城市委员会第八次年会纪要[J];城市发展研究;1998年01期
16 王多银,周世良,刘明维,肖盛燮;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与港口码头建设一体化模式探讨[J];水运工程;2004年04期
17 严顺友;中小城市发展与人居环境[J];四川建筑;2005年S1期
18 赵振军;以中小城市社区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J];小城镇建设;2005年11期
19 郭秋兰;;中小城市的城市规划问题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12期
20 范静;;关于我国西部中小城市物流发展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可;;转型期中小城市发展战略思考——以湖北省汉川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何伟;;“三化”驱动下的中小城市发展战略探讨——以苏北为例[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沈铁鸣;;从“长尾理论”再探中小城市发展会展经济之道[A];2007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程克群;孔光;黄世祥;;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一体化”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10年
5 游宏滔;;中小城市的城市设计若干问题研讨[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沈铁鸣;;从义博会看中小城市发展会展经济之道[A];2006首届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毅鑫;苏文利;孙仲伦;朱文献;吴坚;;一体化急救模式在危重型多发伤救治中的运用(附185例报告)[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8 刘广亮;;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小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体系发展对策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孙清昱;;地方中小城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之我见[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科技期刊编辑学术论文集[C];2004年
10 刘长贵;;中小城市规划与环境[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石红波;中小城市集约发展的路径、模式和战略[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杨战社;基于循环经济的中小城市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3 郑秀娟;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下古生界层序格架与沉积相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4 孔凡文;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与质量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5 刘杨;贸易投资一体化与差异化厂商的国际化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黄明华;西北地区中小城市“生长型规划布局”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莉;中小城市客运交通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2 汤焱;促进中小城市服务业发展的政府角色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王晖;山东省农业旅游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体化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方启元;中小城市导入城市形象设计系统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8年
5 李志勇;都市圈内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张平;都市连绵区内中小城市发展动力机制和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余金涛;国外银行保险发展经验及我国银行保险转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文娜;循环经济在中国西部中小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汪红;中等发达中小城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张丽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企业、人才一体化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棣 焦玉良 永棣(本报实习生 张永棣 本报记者 焦玉良);书写中小城市发展的“兰亭序”[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2 记者 杨扬;专家学者来邯共议中小城市发展[N];邯郸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栾笑语;转变发展方式 努力提升中小城市发展质量[N];经济日报;2010年
4 杨赛;《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1)》发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毕志清 马佳奇;中小城市发展污水处理产业需引入社会资本[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楚益祥;中小城市发展优势的聚合[N];市场报;2002年
7 王子奇;为中小城市发展把脉[N];人民日报;2003年
8 重庆港鑫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勃;以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培养行业发展所需人才[N];中华建筑报;2010年
9 记者 李江天;海城力争做中小城市发展“领头羊”[N];辽宁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孔德芳;为中小城市发展把脉[N];科技日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