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沥青路面合理结构的研究

孟书涛  
【摘要】: 在我国公路建设不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沥青路面结构作为一种主要的路面结构形式被广泛应用。但问题是,在我国目前公路建设和养护过程中,沥青路面结构的早期损坏问题非常突出,社会影响大,浪费严重,成为目前困扰我国交通建设发展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沥青路面结构有多种形式,我国经过多年的应用实践,选择了半刚性基层结构形式,这是一种历史的选择。但面对日趋严重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损坏的发生,解决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早期损坏问题,提高沥青路面结构的长期使用性能成为现阶段的一个主要目标。针对我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早期损坏现象,笔者在总结、归纳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类型进行了分类,并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早期损坏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通过研究认为,从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入手解决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早期损坏问题是一条根本出路。因此在总结我国现有沥青路面结构使用经验教训,并在充分借鉴国外沥青路面设计与使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沥青路面结构合理组合形式,并对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级配碎石材料设计参数以及级配碎石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检测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我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存在着仅通过室内材料性能评价来表征材料实际路用性能的问题,而这种种方法是通常是不准确的。因此,借助于国际上先进的足尺路面加速加载试验系统(Accelerated Pavement Testing,APT),对提出的沥青路面合理结构形式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证明提出的沥青路面合理路面结构形式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 为了进一步研究沥青路面合理结构形式的长期使用性能,修建了实体工程试验路,一方面对沥青路面合理结构实施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同时也为进一步开展沥青路面合理结构形式长期使用性能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美蓉;赵忠良;;论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年08期
2 白卫员;;关于沥青路面反射裂缝问题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5期
3 邱雪利;刘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成因与防治[J];民营科技;2010年03期
4 胡立红;;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早期损害的防治措施[J];水利技术监督;2007年04期
5 刘树国;;沥青路面反射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6 刘应托;;浅议公路改建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工艺[J];安徽建筑;2008年06期
7 汤铁铭;周淑珍;张旭宏;张汝满;;沥青路面压实机理的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6年02期
8 孙建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分析及防治[J];山西建筑;2010年33期
9 陈少忠;赵张飞;;城市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产生机理浅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12期
10 张喜军;王旭;胡中华;季守宇;;浅谈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及防治[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年05期
11 户玉展;;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工程与建设;2009年04期
12 卓永红;沥青路面水损害的机理成因及预防措施[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3 林锦辉;;降噪透水沥青路面在深港接线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年12期
14 张宏超;孙立军;;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现象与试验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15 赵冠鹏;;钢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6 李福普;;解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技术途径[J];石油沥青;2006年06期
17 田国富;赵志强;;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的原理与施工工艺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年01期
18 刘秋香;;沥青路面早期损坏成因分析及预防[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年02期
19 陈兴献;潘星;李亮;;沥青路面水损坏原因探讨[J];工程与建设;2010年02期
20 李煜;张玉霞;马昕;;高等级沥青路面质量技术控制要点探讨[J];山东交通科技;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元贵;;沥青路面压实机理[A];海南省公路学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7年
2 孟书涛;;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与结构设计的关系[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徐志华;黄伍勇;;浅谈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及防治[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沈金安;;引进国外成熟技术实现公路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5 张秀海;;合理设计精心施工是防治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关键[A];长治—晋城高速公路总结大会专辑[C];2004年
6 廖莹;;土工格栅在沥青路面基层裂缝处理中的应用[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7 钱国超;邵介贤;;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病因分析及防治对策[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8 王海燕;杜二鹏;;沥青路面现场冷再生设计方法的探讨[A];2002年道路工程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9 孟书涛;;提高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几个措施[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晓光;;重载下沥青路面的力学响应的ANSYS模拟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书涛;沥青路面合理结构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2 徐鸥明;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与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李雪灵;风险投资支撑环境作用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熊国宣;水泥基复合吸波材料[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5 阎西康;盐腐蚀钢筋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刘祥民;烧结法生产砂状氧化铝的理论与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7 李晓强;工程教育再造的机理与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刘焱;茶多酚对草鱼肉保鲜作用及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9 罗富碧;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条件下的信息操纵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王锦红;贸易摩擦对战后日本崛起的影响研究:效应与机理[D];辽宁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家兴;真空—堆载联合预压软基处理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2 范春娇;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马尉倘;“汉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4 张化强;济南地区沥青路面裂缝及防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严;再生剂对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郭毅;西藏地区柔性粒料基层沥青路面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7 张子鑫;京福高速山东段(k222-k246)路面维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刘斌清;基于控制反射裂缝的沥青路面复合基层合理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贾淑俊;沥青路面冷再生工艺技术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10 郭捷菲;高温多雨地区沥青路面改性沥青选型及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泗珍 谢培宁 刘玉琴;江苏高速公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N];新华日报;2008年
2 记者 陈云芬;沥青路面关键技术破题[N];云南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刘布阳;苏交科:在改制“炼丹炉”中浴火重生[N];中国交通报;2011年
4 王远洋 孙燕 程佳祺;城市非主干道推广沥青路面[N];蚌埠日报;2009年
5 杜贵昌;浅谈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和预防措施[N];晋中日报;2010年
6 朱振宇;江苏交通科学研究院集成研究打造抗水损沥青路面[N];中国交通报;2011年
7 实习记者 赖囝楠;浙江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换颜”[N];中国交通报;2011年
8 记者 王远洋 通讯员 陈丁丁;沥青路面封层工效提高近百倍[N];蚌埠日报;2009年
9 朱玉清 谢春霖;市区六条主干道将铺设沥青路面[N];湄洲日报;2009年
10 李闯民;让路面告别“水世界”[N];中国交通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