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配电综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陈明明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用电负荷不断增大,低压配电网的供电负荷及输送距离均呈增长趋势。为保证供电可靠性,提高供电系统自动化水平就成为重要的技术需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现满足了这一需求,正成为提高供电系统自动化水平的强大技术支撑。本文以湖洲配电系统为工程背景,围绕配电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研究与开发,并完成了以下工作: 1)概述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配电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以及线损管理的基本状况,并指出了研究线损管理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2)对湖州配电管理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组网、信道、软件构成、功能模块、拓扑建模等方案,确定了构成配电管理系统的软件模块,并对系统关联性、数据关联性、SCADA模块设计、自动抄表模块设计、线损管理模块等模块的设计做了阐述。 3)介绍了系统采用的μ4F标准规约,并对该规约在本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4)鉴于前置机在系统中的特殊角色,论文从功能需求、模块划分、层次结构、软件流程、模块调用以及数据结构能方面,详细介绍了前置机软件的设计,从而实现了系统主站和RTU间的信息交互,也为RTU的直接调试和维护提供了简捷的手段。 5)从线损管理的基础理论入手,对理论线损的主要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结合湖州的实际情况,选用了平均电流法进行了实例计算。针对装设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的情况,引入了一种实用的迭代计算方法,充分计及了SVC对线损的影响,提高了线损的计算精度。计算表明,装设SVC不仅提高了线路电能质量,也降低了总线损。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霞;范昕林;;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与展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8期
2 王子明;胡开元;;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与展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02期
3 杜凯明;;浅谈提高配电自动化的途径[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6期
4 魏永胜;;配电自动化系统构造模型分析——集SCADA、馈线自动化、配电管理自动化功能于一体[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姜德宏;于吉垒;;配电自动化系统方案设计与应用[J];科技传播;2009年08期
6 刘健,倪建立,邓永辉;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几个概念[J];陕西水力发电;1999年02期
7 孙伟;;配电自动化系统与低压配电监控系统[J];民营科技;2009年07期
8 贾渺,詹雪丹;电力市场环境下配电管理系统的发展与展望[J];东北电力技术;2002年08期
9 黄春雨;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J];兵工自动化;2002年06期
10 ;DF9000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管理系统[J];电力设备;2002年04期
11 李薇薇,李芳,马保立,高俊萍;配电管理自动化系统[J];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12 张文建,杨子强,张振良,王建彬,赵国领,刘东;配电自动化系统实施的体会[J];电力自动化设备;1999年03期
13 娄为,夏霖,宋晔,高宗丽;配网自动化及其相关技术[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0年01期
14 顾建炜;钟晖;汪宇怀;马振宇;苏毅方;;新一代实用化配电管理系统架构体系及其工程意义[J];浙江电力;2009年03期
15 朱琛,周有庆;配电自动化工程实施策略的探讨[J];湖南电力;2004年01期
16 朱丽萍;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研究[J];农村电气化;2005年10期
17 刘志光;配电管理系统在客户服务中心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2001年09期
18 闻立欧,杜亚辉;基于GIS配电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J];商业经济;2005年10期
19 沈宏伟;;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简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22期
20 李波;房健;;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实现[J];民营科技;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配电网管理系统[A];电子信息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专集[C];2009年
2 姜用晓;王静;;中小城市配网自动化系统如何应对加入WTO后的挑战[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徐虹;;浅谈供电企业线损管理[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胜辉;郎福成;徐建源;林莘;;断路器电弧电压测试中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A];2010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郑福彬;张逸群;张金光;;输电线路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与探讨[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6 张绕钢;;线损四分管理成效分析[A];2009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09年
7 李苏苏;;配电自动化规划及主站系统实施探讨[A];贵州省电机工程学会2007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8 李顺宗;;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泰州城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9 张西湖;;县级供电企业配电网线损管理浅议[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创新与工业强市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洪天炘;程德山;;浅谈智能电网建设与线损管理[A];2011年安徽省智能电网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艳霞;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新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许小青;从东南大学到中央大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普;结构振动声辐射系统鲁棒H_∞控制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4 王加庆;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在DAMB和VWDK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5 苏毅;大悬挑钢网架采用筒式粘弹性阻尼器的风振控制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王昕;江苏近代建筑文化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张小龙;车辆主动安全性能道路试验系统及评价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张海军;线粒体A1555G突变相关非综合征耳聋大家系的分子病因学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9 刘文霞;城市配网规划的优化算法、评价体系与智能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10 殷玮玮;通信系统中的信源—信道联合编(译)码/调制[D];东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明明;配电综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东南大学;2006年
2 沈震;地区配电网配电自动化的应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3 曹琳;基于JAVA的酒店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天金;IMAC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四川大学;2004年
5 董春秋;IDC中心机房综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6 苑希儒;车间生产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和研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7 尹健;基于农网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方案和管理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8 李保建;局域网综合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9 高玉奎;武汉邮区中心局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10 贾志君;基于IFW的外轮理货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胡敏;舒城公司七项措施推进线损管理[N];中国电力报;2005年
2 中国电科院农电与配电研究院 孟晓丽 常松;一体化线损管理系统在农电线损管理中的应用[N];国家电网报;2008年
3 丁伟才张伟俊;沭阳供电线损管理凸显七大亮点[N];中国电力报;2007年
4 吴月平;德阳局线损管理弹好“四重奏”[N];西南电力报;2007年
5 魏晓庆郭延明 王冲;为降损铺设标准化管理路径[N];国家电网报;2008年
6 生产技术部主任 刘勇;加强线损管理 强化节能降损意识[N];西南电力报;2010年
7 阎东;实行规范管理 坚持有效控制[N];东北电力报;2001年
8 钟央 丽红;平衡管理:走活降损一盘棋[N];华中电力报;2005年
9 通讯员 解峰;献县局线损管理奖罚分明[N];中国电力报;2006年
10 于青云;永丰县供电公司线损管理见成效[N];国家电网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