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当代民族主义思潮的政治思想评析

原晶晶  
【摘要】: 民族主义是当代世界一股十分重要的社会思潮,其理论繁杂而社会影响十分巨大,对其进行专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从政治思想层面剖析当代民族主义思潮,并对其影响、价值和局限做出总体评价。 文章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和最后一部分试图从总体上对当代民族主义思潮进行叙述和评析,而中间的三个部分则分别从民族—政治观、国家观和国际关系观三方面剖析当代民族主义思潮的主要政治思想。本文在探讨民族主义在当代重新崛起的原因与表现的基础上,以民族主义对民族性的解释为切入点,较深入地分析了民族主义以民族认同为核心的政治价值观,着重地探讨了民族主义主权至上的国家观与发展观,讨论了民族主义围绕着政治权力如何在精英与民众、主体族群和少数族群之间进行分配的问题所形成的主要观点。当代民族主义认为,后冷战时期由于国家渗透力的加强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民族国家遭受了严峻的内外部危机。为了摆脱危机的困扰,民族国家必须走向发展之路,即民族国家对内要走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政治经济一体化的道路,对外要走地区合作发展的道路。在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霸权主义仍然频繁的今天,为维护世界各国利益,建立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当代民族主义要求以道德的力量约束国家暴力,发扬正义、自由、平等的国际关系价值观,用最优博弈原则来实现国际政治中各个民族国家共赢格局。在厘清当代民族主义基本政治思想的基础上,本文最后指出当代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把世界引向了两条道路,一条是和谐的,一条是动荡的。未来的民族主义是理性的、开放的、以发展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主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建戈;;民族主义对日本国家战略的影响[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09期
2 罗瑜;;论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新高潮[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罗庆林;;中、日两国民族主义对早期现代化影响之比较[J];理论观察;2006年02期
4 胡成;略论晚清民族主义思潮对边疆事务的构思[J];近代史研究;1995年06期
5 祝文驰;;当代拉丁美洲的民族主义思潮[J];拉丁美洲研究;1985年06期
6 陶绪;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形成的原因[J];中州学刊;1994年04期
7 崔建伟;关庆凡;;民族主义对中日两国关系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谢晓光;李建明;;论韩国民族主义及其影响下的中韩关系[J];韩国研究论丛;2008年02期
9 杨飞龙;王军;;网络空间下中国大众民族主义的动员与疏导[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1期
10 薛惠文;秦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6期
11 张前程;;当代民族主义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0年35期
12 蒋彬;浅析民族主义[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12期
13 李作言;;对文化民族主义思潮两种观点的评述[J];理论参考;2002年03期
14 李建明;;论韩国民族主义及其影响下的中韩关系[J];学理论;2008年18期
15 吴壁鸿;;浅议全球化下民族主义的发展及其前景[J];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16 谷士刚;;理性与非理性的交织: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透视[J];前沿;2011年11期
17 宋建章;黄天娥;;浅析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8 胡建龙;张虹;王翠荣;;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迅速兴起的原因探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19 江保国;;和谐世界的三重变奏——全球化与民族主义关系之再考察[J];理论导刊;2007年05期
20 张睿丽;;当代民族主义思潮评析[J];理论月刊;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太风;;正视民族主义思潮,弘扬民族精神[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张光博;;第十七讲 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观[A];学习历史唯物论二十讲[C];2004年
3 谢阳举;;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成果的形成与发展[A];民革中央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冬加勇;;How to improve vocabulary teaching[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5 潘爱国;;论董必武法治国家观[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6 郭太风;;辛亥革命与民族主义锋芒的转向[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7 ;主要参考文献[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8 许浩;;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内容的系统分析[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9 胡振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超越”[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诸惠芳;;外国教育史研究成果巡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润斌;民族主义演进与奥林匹克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2 陆勇;传统民族观念与清政府[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黎英亮;普法战争与厄内斯特·勒南的民族主义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启强;公共选择与立宪民主[D];厦门大学;2007年
5 焦玉奎;冷战后中东民族主义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邢桂敏;1900-1981年的中东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赵彤;新中国影视创作中帝王形象的流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8 闫忠林;近代以来阿拉伯民族的觉醒与“王政时期”泛阿拉伯主义运动研究(1798—1958)[D];西北大学;2007年
9 范伟;新国家观[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暨爱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研究(1919—1949年)[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晶晶;当代民族主义思潮的政治思想评析[D];东南大学;2005年
2 赵妮娜;冷战后日本新民族主义思潮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刘丹;宪法与民族主义[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刘倩;民族主义:历史、现状与未来[D];厦门大学;2006年
5 郭阳;中日传统民族意识向近代民族主义转变的对比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庞念亮;近代中国军国民体育思潮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7 李慧;论西塞罗的国家观[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8 殷昱伟;资本批判视域中的马克思国家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赵东;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王洪伟;论中国共产党对民族主义的认识与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哲;补课“晚清”未及迟[N];文汇报;2007年
2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甘肃基地研究员 龚学增;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国家观”(上)[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甘肃基地研究员 龚学增;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国家观”(下)[N];中国民族报;2011年
4 书评人 林东林;从政治实践产生的著作[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5 赵慧峰;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N];光明日报;2006年
6 ;日防卫省:拟修改参谋学校历史教育内容[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五月;中学教材暴利引发教学无序[N];消费日报;2005年
8 本版编辑 记者 梁苹;出版者的光荣与梦想[N];中国妇女报;2006年
9 续鸿明武慧芳;图书印数:一个细节显现行规缺失[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陈小平实习生 王丹;开启书中的“黄金屋”[N];河南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