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系统不平衡响应传递规律研究
【摘要】:
振动是影响汽轮发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平衡是最常见的振动故障,约占故障总量的80%以上。如何减少开机次数,提高动平衡效率一直是人们研究热点。由于不平衡故障的高发性及复杂性,转子系统不平衡响应特性也是目前转子动力学领域广泛研究的课题之一。
本文针对存在质量偏心的Jeffcott转子,分析了不平衡引起振动的机理。并介绍了轴系和支撑系统的模化方法,运用Riccati传递矩阵法建立计算模型,求解不平衡响应。在Riccati传递矩阵法建立的计算模型基础上,本文用Matlab编制了计算不平衡响应的程序,利用开发的程序,我们对200MW汽轮发电机组的高压转子不平衡响应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我们针对在现场动平衡工作中发现的几起异常现象,建立了转子模型,对异常现象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转子两端支撑刚度不对称引起了这些异常现象。在支撑刚度不对称情况下,在转子上加对称不平衡量,不仅激发一阶分量,同时还激发出明显的二阶分量,同样,加反对称不平衡量,不仅激发二阶分量,同时还激发出明显的一阶分量,转子不平衡响应发生了变化。这一结论对动平衡工作中现场确定加重方式、判断不平衡位置、选择加重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在动平衡工作中我们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根据垂直振动信号和水平振动信号找出的振动高点位置不同,有时甚至相差很大,而相位是动平衡工作中寻找振动高点的主要依据,这给准确寻找振动高点,提高动平衡效率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们对这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认为轴承垂直和水平方向动力特性差异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最后通过试验对转子系统不平衡响应特性进行分析研究。
|
|
|
|
1 |
于磊;李明;付团伟;张莹博;;锥齿轮传动转子系统纵弯扭耦合振动的不平衡响应[J];润滑与密封;2008年11期 |
2 |
郭瑞;范雷雷;杨建刚;;汽轮发电机组动平衡过程中异常现象分析[J];中国电力;2006年07期 |
3 |
申秀兰;张秋鸿;吕智强;鞠凤鸣;王洪鹏;;超超临界1000MW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安全可靠性研究[J];汽轮机技术;2010年02期 |
4 |
苗兰森,黄太平;复杂转子系统支承阻尼优化设计[J];振动工程学报;1990年04期 |
5 |
缪红燕,高金吉,徐鸿,王维民;耦联机组轴系动力学响应有限元分析[J];石油化工设备;2004年06期 |
6 |
强彦;谢永慧;张荻;;汽轮发电机组转子及轴系弯扭耦合振动发展现状与展望[J];汽轮机技术;2006年05期 |
7 |
黄迪南;蒋晓飞;李惠昌;张志华;;转子系统不平衡响应模拟试验验证分析[J];热力透平;1992年01期 |
8 |
申秀兰;;国产首台600MW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振动特性的研究[J];动力工程;2009年07期 |
9 |
伍良生,师汉民,杨叔子,林金铭;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转子系统轴承安装位置的优化 [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
10 |
缪红燕,高金吉,徐鸿;转子系统瞬态不平衡响应的有限元分析[J];振动与冲击;2004年03期 |
11 |
苏少锦;谢元广;龙新峰;;汽轮机发电机组动静碰摩故障的诊断与处理[J];电力设备;2006年09期 |
12 |
魏德明,任平珍,杨申基;多转子支承系统航空发动机临界转速及不平衡响应计算[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1996年04期 |
13 |
朱芸;复杂转子系统支承阻尼优化设计[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14 |
赵明,任平珍,李继庆,陆尧;具有锥齿轮啮合作用的转子系统振动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1年03期 |
15 |
孙和泰,卢修连,姜志军;国产引进型300MW机组轴系振动故障诊断[J];热能动力工程;2000年05期 |
16 |
吕延军;张永芳;季丽芳;吴莹;于杨冰;虞烈;;可倾瓦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行为[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0年05期 |
17 |
高金吉,缪红燕,徐鸿,王维民;多转子轴系优化耦联及其不平衡响应有限元分析[J];振动与冲击;2005年02期 |
18 |
李建国;朱均;虞烈;;多个滑动轴承支承的转子系统稳定性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1990年03期 |
19 |
高建民;朱晓梅;;转子系统不平衡响应的灵敏度和估算方法[J];振动工程学报;1991年03期 |
20 |
和兴锁,毛根旺;裂纹转子不平衡响应的有限元分析[J];机械强度;199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