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呼啸山庄》两个中译本看英语文学文本汉译的结构转换
【摘要】:
翻译转换对英语文学文本的成功汉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具体的翻译转换分类中,结构转换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虽然对翻译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已有数十年之久,对英语文学文本的汉译研究也是层出不穷,但却很少有人从词汇、句法和语义等层面入手进行系统和深入的基础研究,深入到翻译过程中存在的具体转换中去。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本身存在的差异,在翻译中,除非译者想要以极其近似的方式再现原文本结构,否则转换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以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特别是结构转换理论为理论框架,采取等距抽样的方法,抽取英语原著《呼啸山庄》的九个章节及其两个中译本(杨苡和方平的译本)的相应章节共1595组句子作为我们的研究资料,从否定-肯定之转换;语态转换;英语介词短语转换成汉语的动词短语;英语无灵主语转换成汉语有灵主语;谓语转换成补语和宾语补足语转换成谓语等几个方面对比研究《呼啸山庄》两个中译本中结构转换之异同。
通过对研究资料中1595组句子的语法结构逐一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发现,英语源语中共有326个句子需要进行结构转换,两个译者在汉译过程中对其中81%即263个句子都进行了恰当的转换,这表明结构转换在英语文学文本的汉译过程中,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同时我们发现,在汉译过程中,当形式对等无法实现时,对源语进行恰当的结构转换,使之符合汉语习惯,才更容易为汉语读者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