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星间定向观测的导航星座长期自主定轨技术研究

李博  
【摘要】: 实现导航星座自主导航对提高其生存能力和扩展其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而自主定轨又是实现自主导航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导航星座自主定轨多采用星间距离观测来实现,但这种方法只能保证导航卫星间相对位置的准确性,无法克服星座相对于惯性参考系的整体旋转和漂移,定轨精度会随时间增长而下降。 为解决这一问题,有学者提出引入星间定向观测,即采用星敏感器对星座中的其它卫星及背景恒星进行照相观测,利用恒星提供的空间绝对位置信息来测定和消除星座的整体旋转和漂移对自主定轨的影响。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利用星间定向观测信息实现导航星座长期高精度自主定轨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在建立起星间定向观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精密定轨的条件方程中系数矩阵的分析,证明了仅利用星间定向观测的卫星自主定轨不存在数学亏秩问题,因而可以定轨。进一步的研究试验发现,仅利用星间定向观测能保证自主定轨的长期稳定性,但受星敏感器观测精度的限制,定轨精度并不高。而仅利用星间距离观测短期自主定轨精度很高,但长期会出现发散。因此,本文设计的导航星座自主定轨算法方案综合利用了星间距离观测和星间定向观测,从而达到使两种观测手段取长补短的效果。 考虑到导航卫星多是小偏心率近圆轨道的特点,为了节约星载计算机的资源,满足自主定轨的实时性,本文设计的算法方案在利用EKF滤波器融合卫星动力学信息及星间测距和测向信息进行自主定轨时,选用了第一类无奇点根数作为状态变量,这与选用位置和速度矢量相比,可以加大轨道积分步长,同时可采用分析法来计算状态转移矩阵,从而减少了星载计算机的解算量。 本文完成了对所提自主定轨算法方案的软件实现,并提出了基于星间定向观测的半物理仿真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自主开发的软件仿真系统,利用GPS星座的IGS精密星历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算法方案可使导航星座自主定轨同时满足高精度和长期稳定两项性能指标,而且即使方案中的星间定向观测仅剩一组仍可使自主定轨结果基本满足要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小鲂;刘升刚;韩潮;;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的导航星座并行式自主定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2 朱俊;文援兰;陈忠贵;廖瑛;;基于抗差UD分解滤波的导航星座整网定轨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0年06期
3 朱俊;廖瑛;文援兰;;基于星间测距和地面发射源的导航星座整网自主定轨[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林益明;秦子增;初海彬;王海红;;基于星间链路的分布式导航自主定轨算法研究[J];宇航学报;2010年09期
5 孟繁智;吴向宇;欧钢;;联合星间测距和测速的导航星座自主定轨研究[J];飞行器测控学报;2010年04期
6 马静远,掌静,陆本魁;小卫星星座自主定轨的论证与仿真[J];飞行器测控学报;2004年01期
7 杨博,房建成,伍小洁,赵建辉;一种航天器天文自主定轨方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0年03期
8 原洪峰,蒋德,董绪荣;低轨星实时自主定轨新方法——“积分滤波法”[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闫野,周伯昭,任萱;关于卫星网整网自主定轨方法的探讨[J];宇航学报;2002年02期
10 黄翔宇,崔祜涛,荆武兴;基于“日-地-月”信息的卫星自主轨道确定[J];高技术通讯;2002年04期
11 朱俊;陈忠贵;廖瑛;文援兰;;基于脉冲星观测的导航星座自主导航数据融合方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2 王淑一,杨旭,杨涤,崔祜涛;近地卫星磁测自主定轨及原型化[J];飞行力学;2004年02期
13 杨博,房建成,伍小洁;星光折射航天器自主定轨方案比较[J];航天控制;2001年03期
14 陈金平,尤政,焦文海;基于星间距离和方向观测的导航卫星自主定轨研究[J];宇航学报;2005年01期
15 黄志勇;董洪远;阳初春;;从“斯拉姆”导弹的命中精度谈全球定位系统的军用策略[J];现代兵器;1997年02期
16 苗赢;孙兆伟;;基于改进UKF的小卫星磁测定轨方法[J];飞行力学;2007年01期
17 杨宁虎;陈力;;卫星导航系统星间链路空间参数与覆盖分析[J];飞行器测控学报;2007年01期
18 宋琛;张俊宝;张蓬蓬;;编队飞行卫星自主相对定轨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1年02期
19 孙晓莉;;美空军发射第五颗“导航”星[J];中国航天;1980年07期
20 俞杭华;何赟晟;周世宏;;导航星座的覆盖特性和定位精度因子分析[J];全球定位系统;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红;初海彬;林益明;王平;陈忠贵;李长江;;导航星座星间测距链路的自主定轨性能分析[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2 黄华;汤靖师;刘林;;导航星座星间链路测量自主定轨研究[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3 王海红;郑晋军;何善宝;初海彬;韩治刚;李长江;;基于上注星历导航卫星分布式自主定轨系统[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4 王海红;陈忠贵;郑晋军;初海彬;;导航卫星星载自主定轨算法[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5 赵小鲂;韩潮;;基于SSUKF的星座自主定轨算法分析[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6 李海生;郑恒;任立明;杨卓鹏;;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导航星座可用性分析[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7 杨洋;范丽;柳丽;毛潇;;基于混合导航星座的卫星失效性能评估方法研究[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8 赵小鲂;韩潮;;基于星间测距的导航星座自主导航性能分析[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9 赵雯雯;张立新;蒙艳松;宋志强;;全球导航星座的远地/深空导航应用研究[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10 王甫红;刘万科;林晓静;;分布式导航卫星自主定轨滤波算法与模拟分析[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波;星间测距与导航卫星自主定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曾旭平;导航卫星自主定轨研究及模拟结果[D];武汉大学;2004年
3 项军华;卫星星座构形控制与设计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4 郁丰;微小卫星姿轨自主确定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5 冯向军;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及其在导航星座设计中的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张艳;基于星间观测的星座自主导航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7 谢燕军;高轨航天器中GPS弱信号处理及自主定轨技术[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朱俊;基于星间链路的导航卫星轨道确定及时间同步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焦文海;卫星导航系统坐标基准建立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3年
10 李丹;小卫星多传感器自主导航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博;基于星间定向观测的导航星座长期自主定轨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李海生;基于星间测距及方向约束的导航星座自主定轨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鹿智萃;卫星自主定轨中摄动力模型及插值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王丹丹;基于月球平动点轨道的星座自主定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5 刘洋;一种基于UKF的地球卫星自主导航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刘亚琼;基于IGS系统的导航卫星自主定轨仿真计算[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10年
7 李晓磊;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卫星自主定轨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孙娟;导航星座星间链路设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9 路毅;月球中继通信与导航星座设计与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王萍;星载雷达高度计自主导航技术[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庞之浩;欲穷千里目,冲出大气层[N];中国国防报;2011年
2 记者 陈瑜;“神七”伴飞卫星成功运行一周年[N];科技日报;2009年
3 张丽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趋势[N];中国测绘报;2008年
4 冰封;外空武器 今人担忧[N];人民日报;2007年
5 边桥;科技:改变着出租汽车的明天[N];中国建设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郑宗杰 汪木;伽利略:国际合作服务交通运输业[N];中国交通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