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星间测距及方向约束的导航星座自主定轨技术研究
【摘要】:导航卫星自主导航是提高导航系统生存能力一个重要方面,而轨道精度是衡量其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旨在解决导航星座自主定轨中涉及到的高精度轨道长期预报、星座方向约束算法以及轨道估计优化算法等技术难点。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
1、系统研究了导航星座自主定轨的基础理论,包括时间系统、坐标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卫星运动方程的数值解法。轨道长期预报精度主要取决于动力学模型误差。针对导航卫星,分析各种摄动力的影响情况,综合定轨精度和计算效率,确定需考虑的主要摄动力。
2、重点研究了EKF和UKF两种非线性滤波方法。针对计算发散问题,提出了平方根EKF算法和平方根UKF算法,并通过仿真算例比较两者的性能。
3、针对导航卫星这一类高轨卫星,讨论了自主定轨时状态量的选择问题。考虑到轨道计算的快速性要求,选择轨道根数作为状态量,并顾及到导航卫星的轨道大都是小偏心率近圆轨道这一特点,最终选用第一类无奇点根数作为状态量。
4、建立星间伪距测量模型,证明仅采用星间测距进行自主定轨时存在秩亏问题,并提出融合卫星轨道先验值信息、星间测距信息和轨道动力学信息的整网定轨算法。
5、长期轨道预报信息包含了卫星轨道的演化特征,充分利用这一信息可以有效减少星座自由漂移对定轨精度的影响,研究了基于轨道预报的星座方向约束算法。
6、分别采用数值法和解析法计算状态转移矩阵,并对两者的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解析法完全可以达到定轨的精度要求,从而提出了改进的SREKF算法,并通过与SRUKF算法比较,验证本文所提算法兼有高精度和高效性的优点。
|
|
|
|
1 |
马静远,掌静,陆本魁;小卫星星座自主定轨的论证与仿真[J];飞行器测控学报;2004年01期 |
2 |
赵小鲂;刘升刚;韩潮;;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的导航星座并行式自主定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
3 |
朱俊;文援兰;陈忠贵;廖瑛;;基于抗差UD分解滤波的导航星座整网定轨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0年06期 |
4 |
杨博,房建成,伍小洁,赵建辉;一种航天器天文自主定轨方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0年03期 |
5 |
原洪峰,蒋德,董绪荣;低轨星实时自主定轨新方法——“积分滤波法”[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6 |
闫野,周伯昭,任萱;关于卫星网整网自主定轨方法的探讨[J];宇航学报;2002年02期 |
7 |
黄翔宇,崔祜涛,荆武兴;基于“日-地-月”信息的卫星自主轨道确定[J];高技术通讯;2002年04期 |
8 |
朱俊;廖瑛;文援兰;;基于星间测距和地面发射源的导航星座整网自主定轨[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
9 |
林益明;秦子增;初海彬;王海红;;基于星间链路的分布式导航自主定轨算法研究[J];宇航学报;2010年09期 |
10 |
孟繁智;吴向宇;欧钢;;联合星间测距和测速的导航星座自主定轨研究[J];飞行器测控学报;2010年04期 |
11 |
王淑一,杨旭,杨涤,崔祜涛;近地卫星磁测自主定轨及原型化[J];飞行力学;2004年02期 |
12 |
杨博,房建成,伍小洁;星光折射航天器自主定轨方案比较[J];航天控制;2001年03期 |
13 |
李言俊;王信峰;王彦荣;;基于星敏感器的最小二乘估计自主定轨方法[J];系统仿真学报;2008年21期 |
14 |
苗赢;孙兆伟;;基于改进UKF的小卫星磁测定轨方法[J];飞行力学;2007年01期 |
15 |
宋琛;张俊宝;张蓬蓬;;编队飞行卫星自主相对定轨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1年02期 |
16 |
薛申芳,孙才红,宁书年,金声震;卫星自主定轨中轨道摄动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4年07期 |
17 |
潘晓刚,赵德勇,王炯琦,周海银;基于双星定位系统和星敏感器的低轨卫星自主定轨方法研究[J];飞行器测控学报;2005年04期 |
18 |
俞朔春,高益军;基于GPS的静止轨道卫星自主定轨技术研究[J];航天控制;2005年04期 |
19 |
雪丹;曹喜滨;吴云华;吴宝林;;基于轨道根数差的卫星编队自主定轨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6年10期 |
20 |
薛申芳;宁书年;金声震;孙才红;;组合大视场星敏感器卫星自主定轨中太阳摄动[J];计算机仿真;200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