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与实证研究
【摘要】:当今社会,企业孵化器已成为各国政府“政策工具箱”中促进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的一种得心应手的工具。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社会提供中小科技企业、企业家、就业机会、新增税收等准公共产品,由于组织目标与使命、组织产权、发展路径、服务期望、决策过程、激励手段、评价方法等组织内外因素的影响,使得孵化器的“志愿精神”不时被“志愿不足”所掩盖。因此,科技企业孵化器不会自动地达成公平和效率的统一。与一般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相比,其绩效评价难度更大,并呈现出明显的特殊性。加之国内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历史还极为短暂,有关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诸多法律法规仍在制订或修订之中。在此背景下,尽管选择“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作为研究内容将面临较大困难,但我的研究兴趣却因此被激发,想通过论文的写作,尝试能对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绩效评价进行一次深入地探讨。
论文从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的基础理论分析入手,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绩效评价问题,分四个部分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研究。
第一,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的基础理论研究。在国内外孵化器绩效评价理论基础研究薄弱的情况下,论文在对孵化器发展轨迹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情,对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的动力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具体包括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管理与评价的特殊性问题,绩效评价的合法性和话语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构筑了孵化器绩效评价的六大理论基础,这不仅解决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命题,同时还为进行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绩效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石。
第二,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要素及指标体系研究。在现场访谈与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筛选,找出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的五个主成分因子,进而构建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的关键要素模型,这为系统性地构建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奠定了基础。其次还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的确定作了具体描述和细化工作,这为后来者系统而全面地评价国内不同类型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绩效提供一种思路。
第三,基于灰色决策法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与实证研究。在介绍分析灰色决策方法的应用原理之后,笔者尝试着从多样本以及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统计数据入手,对灰色单目标决策法在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中的运用进行了改进,这拓展了灰色系统理论的应用领域。为验证其适用性,本文还以江苏省的2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样本,对苏南、苏中、苏北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绩效进行了深入地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并就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综合分析意见。
第四,基于全国的视角,就国内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和实证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针对当前孵化器绩效管理和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从孵化器制度禀性、关键绩效提升、评价方法的科学性等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最后,笔者简要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结论,也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