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可靠磁悬浮轴承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主动磁悬浮轴承正逐渐走出实验室,应用到实际的工业设备上。主动磁悬浮轴承由于没有机械磨损,工作寿命可以很长,具有比较高的可靠性。但是当把主动磁悬浮轴承用于某些对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设备时,如磁悬浮多电发动机和采用主动磁悬浮轴承的核能发电设备,其可靠性仍然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主动磁悬浮轴承的可靠性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文中对高可靠磁悬浮轴承系统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文中针对采用差动方式测量转子位移的主动磁悬浮轴承提出了两种故障位移传感器识别算法。文中研究了位移传感器探头故障与位移传感器输出及控制器输出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当不同探头发生故障时位移传感器输出和控制器输出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滤波和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两种探头故障检测及识别算法。文中对算法进行了仿真研究,并在一个五自由度主动磁悬浮轴承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转子在静态悬浮还是高速旋转时采用这两种算法均可以准确地检测到位移传感器故障并识别出故障位移传感器。
文中在基于电流分配矩阵重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坐标变换的执行器容错控制算法,并针对一个六极磁路耦合的径向磁悬浮轴承的五种故障模式进行了研究。文中分析并导出了每种故障模式相应的坐标变换矩阵和线圈重映射矩阵,对每种故障模式下转子的起浮特性和故障切换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并在一个两自由度磁悬浮轴承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研究。
文中把基于坐标变换的位移传感器容错控制算法和基于坐标变换的执行器容错控制算法相结合提出了基于坐标变换的位移传感器和执行器容错控制算法,该容错控制算法能够容许位移传感器和执行器线圈同时出现故障而保证转子的稳定悬浮。文中采用MATLAB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并在一个两自由度磁悬浮轴承试验台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容错控制算法可以最多在一个位移传感器和三个执行器线圈同时故障情况下实现转子的稳定悬浮。
文中针对安装三个位移传感器的径向磁悬浮轴承研究了基于坐标变换的位移传感器容错控制算法,采用MATLAB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研究,并在一个两自由度磁悬浮轴承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容错控制算法可以在任一位移传感器发生故障时实现转子的稳定悬浮。
文中针对一个六极磁路耦合的径向磁悬浮轴承研究了基于电流分配矩阵重构的执行器容错控制算法,导出了该磁悬浮轴承在非故障状态和两种故障状态下的电流分配矩阵,对转子在三种状态下的起浮特性和故障切换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并在一个两自由度磁悬浮轴承试验台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可以实现转子在故障状态下的稳定悬浮。
文中研究了机械加工误差对主动磁悬浮轴承性能的影响。文中针对一种典型的五自由度主动磁悬浮轴承介绍了常见的机械误差形式,详细地分析了每种误差形式对主动磁悬浮轴承工作状态的影响机理及特征,建立了误差和主动磁悬浮轴承工作状态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将该研究成果用于检测主动磁悬浮轴承机械部分在加工和装配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主动磁悬浮轴承机械部分的装配精度,提高主动磁悬浮轴承的性能。
|
|
|
|
1 |
张茂青,钱振雄,王根荣;磁悬浮轴承的结构原理与气隙检测电路的设计[J];电子机械工程;1994年02期 |
2 |
姚河清,孟庆芹,陈亚政;磁悬浮轴承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J];机械;2004年08期 |
3 |
郭克希,彭翠芳,张松林;基于VB的离心机磁轴承试验仿真系统开发[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4 |
王春麟,王海,胡业发,江征风;基于DSP的磁悬浮轴承位移检测系统设计[J];电测与仪表;2004年05期 |
5 |
敏政,杨逢瑜,杨瑞,刘峰,杨洪娟;双环无源磁悬浮轴承的径向刚度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
6 |
徐龙祥,朱火晃秋,刘正埙;一种基于DSP的高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7 |
刘淑琴,刘庆亮,陈大融;基于DSP的快速最优PID控制在磁悬浮轴承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3年05期 |
8 |
张茂青,张柏生,汪萍,曹开俭,马正华,周重益;磁悬浮轴承间隙检测专用传感器的研究[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2年05期 |
9 |
;磁悬浮轴承无机械磨损[J];有色设备;2008年01期 |
10 |
张德魁,赵雷,赵鸿滨,冷玮,朱永华;磁悬浮轴承内圆磨床电主轴及其控制[J];轴承;2000年11期 |
11 |
张建生;磁悬浮轴承的动态承载能力与电气参数的关系分析[J];南通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12 |
苏义鑫,周祖德,胡业发,张丹红;磁悬浮轴承功率放大器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
13 |
B.Keenan;Klaus Reuter;江楚标;;磁悬浮轴承低温透平膨胀机的设计、经验及经济方面的优点[J];杭氧科技;2001年Z2期 |
14 |
陈征宇;机械传动元件的改进与发展[J];河北工业科技;2002年05期 |
15 |
谢振宇,徐龙祥,李迎,丘大谋,虞烈;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的稳定性及动态特性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4年07期 |
16 |
董建磊;周海军;;磁悬浮推力轴承的分析与研究[J];伺服控制;2011年05期 |
17 |
李俊,徐德民;主动磁悬浮轴承的非线性反演自适应控制[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8年05期 |
18 |
王军,徐龙祥;磁悬浮轴承转子位移自检测系统研究[J];传感器技术;2005年03期 |
19 |
刘晓军;刘小英;胡业发;柴苍修;;五自由度磁悬浮轴承控制系统的研制[J];机械与电子;2007年05期 |
20 |
徐衍亮;房建成;;磁悬浮支承低功耗储能飞轮(英文)[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