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LIGA与微细电加工组合制造金属阵列网板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MEMS技术及微细加工技术的发展,金属微细阵列网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电子显微镜的透光栅网、喷墨打印机的喷板、纺织机械行业的喷丝板和印花网、航空、化工、食品等行业的精细过滤网、粒子筛分网等等。如何实现微细阵列网板的高效、低成本制造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持续关注的研究课题。
本文主要针对Micro/Meso尺度金属阵列网板的加工,提出了UV-LIGA与微细电加工技术组合制造微细阵列网板技术,该技术既结合了UV-LIGA技术成本低廉、易于批量生产,微细电火花可控性好和微细电解无工具损耗等各种加工手段的优点,又避开了UV-LIGA只能制造铜、镍及其合金等几种金属,微细电火花存在工具损耗、具有再铸层,微细电解工具电极制造困难等缺点,是一种高效、低廉的新型加工手段。最后对过电铸缩孔工艺制作超小尺寸微细阵列网板技术进行了探讨。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金属基底上超厚(1mm)SU-8胶模制造方法。实验研究了基于金属基底的超厚SU-8光刻胶紫外光刻工艺的各个环节,包括倒胶方式、前烘温度与时间、曝光剂量、后烘温度与时间、显影方式及时间等。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优化的工艺组合,并用实验验证了其正确性。利用优化的工艺措施,制备出了厚度达1mm,最大高径比达20的高尺寸精度、轮廓清晰、表面质量好、无明显缺陷、与基底结合力强的超厚胶模。
(2)针对交联SU-8胶去胶困难的问题,分别对阴性胶结构和阳性胶结构提出了有效的去胶方法。阴性胶结构在电铸前先通过掩膜电解的方法制作微坑作为桩基,在微坑上电铸可以有效增强电铸金属与金属基底的结合力,从而保证去胶时电铸金属微结构不被剥离。对阳性胶结构,电铸后通过高温灰化的方式去除交联的SU-8胶。
(3)给出了两种制造金属阵列微细电极的技术。电解辅助UV-LIGA法制造金属阵列电极技术和UV-LIGA与微细电火花加工组合制造大高径比微细阵列电极技术。电解辅助UV-LIGA法即在电铸前先通过掩膜电解的方法制作微坑提高电铸结合力,建立了超厚胶掩膜电解电场模型,对微坑的成型过程进行了仿真。选取合适的电解加工参数,最终获得了完整的微细阵列电极。UV-LIGA与微细电火花加工组合制造法既克服了UV-LIGA制作凸起微细阵列电极时去胶困难的问题,又解决了微细电火花电极制作困难的缺点,通过优化微细电火花加工条件,一次套料加工出长度达1.5mm,高径比达17.65的阵列电极。
(4)利用制作的微细阵列电极作为工具在100μm厚的不锈钢片上进行微细电解加工。分析了电解液组成、电极进给速度、加工电参数等对微孔电解加工精度和加工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采用脉冲电解加工电源、低浓度的电解液、低加工电压等措施,微细电解加工的加工精度、加工稳定性等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根据分析优化后的参数,以制备出的阵列电极为工具阴极进行微细群孔的电解加工实验。通过对阵列电极进行绝缘处理,电解加工出了异形孔阵列结构。
(5)提出过电铸缩孔工艺制造超小孔(10μm)阵列结构。建立了过电铸缩孔工艺的电场模型,对电沉积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将数值分析结果用于指导实验。最终制备了直径4μm的超小孔阵列。实验表明,过电铸缩孔技术是一种高效、低廉、可批量生产的制作超小孔的技术手段。
|
|
|
|
1 |
枫叶;微细电火花镀覆技术[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3年11期 |
2 |
;六轴数控精密微细电火花机床诞生[J];机械;2005年11期 |
3 |
桥川荣二,宇野義幸,冈田三郎,里本正纯,中村祥司,王克锡;复杂微细形状高技术模具的高速、高品位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开发[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4年05期 |
4 |
于云霞;微细电火花加工用宏微驱动系统[J];航空制造技术;2003年10期 |
5 |
黄瑞宁,狄士春,迟关心,赵万生,姜吉涛;基于均匀设计的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规律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2005年01期 |
6 |
狄士春,姜吉涛,黄瑞宁,迟关心;微小齿轮模具的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2004年06期 |
7 |
裴景玉,胡德金;微细电火花机床实时数字控制系统[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1年04期 |
8 |
狄士春,于滨,赵万生,王振龙;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研究[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3年04期 |
9 |
狄士春,黄瑞宁,于滨,迟关心,赵万生;并联谐振型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脉冲电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10 |
黄瑞宁,狄士春,迟关心,赵万生;新型微能可控的MWEDM脉冲电源[J];新技术新工艺;2005年05期 |
11 |
王振龙,赵万生;微制造系统中的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3年09期 |
12 |
于云霞;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应用实例[J];电加工与模具;2003年04期 |
13 |
刘龙;范悦;;微细电火花加工的技术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
14 |
王振龙,赵万生,狄士春,迟关心;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机械工程;2002年10期 |
15 |
赵万生,李文卓,王振龙;高精度微细电火花加工系统的研制[J];电加工与模具;2004年01期 |
16 |
王振龙
,孟庆鑫
,赵万生
,狄士春;分层去除微细电火花铣削技术的实验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2002年04期 |
17 |
尹占民;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及其应用[J];模具制造;2003年03期 |
18 |
迟关心,狄士春,黄瑞宁,于滨,赵万生;复杂微小零件的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4年10期 |
19 |
张宏;胡富强;陈焕春;武高辉;;电火花加工SiCp/Al复合材料微细孔的技术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9年02期 |
20 |
李文卓,赵万生,于云霞;新型多功能微细电火花加工机床及应用[J];新技术新工艺;2001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