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的政治价值研究
【摘要】:论文的研究目的是深入分析政治价值这一范畴的主要学理,深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价值理论研究,丰富、强化为当代中国的历史境遇所需要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价值话语,为在当代中国改革发展实践中提出、践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价值提供有益的理论启示。
分析政治价值的基本规定、辩证特性及其理论与实践功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论研究的逻辑起点。论文在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中从三个方面指出了政治价值的基本规定并分析了其辩证特性以及实践与理论功能。论文研究了政治价值的辩证特性:主体尺度与客体内容的辩证统一;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统一;冲突性与通约性的辩证统一;应然性与实然性的辩证统一。在此基础上,论文进一步研究了政治价值的实践与理论功能:政治价值的现实改造与政治发展功能;政治价值的理性反思与价值导向功能;政治价值的理论概括与理论建构功能。
为深化对政治价值范畴的理解,论文对政治价值的一些具体范畴做了简要的线条式的思想史勾勒,简要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思想的基本原则以及政治价值思想演变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范畴研究的启示,从而为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论提供思想史准备与理论资源。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范畴研究必须探讨的内容。
在明晰了政治价值的基本规定与辩证特性之后,便会产生政治价值从何而来的理论问题。只有解决政治价值的生成与来源问题,才能为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论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论文从实践根源与主体向度相结合的维度,揭示出政治价值生成的内在根据以及政治价值蕴涵的内在本质与应然质素。政治价值生成的客观逻辑与主体逻辑表明:政治价值是在具体实践中生成的,其性质与内容既受物质经济生活的制约,也受主体人性的规定,既需要政治道德的应然限定,也需要政治理性的意识能动。从政治价值的实践根据来看,生产方式决定政治价值的性质与内容及其历史变迁;政治实践是政治价值发展的直接动力。从政治价值的主体根据来看,人性存在是政治价值的主体内容,人的本质是政治价值的必然规定;政治价值之所以产生的道德目的、之所以成立的道德质素、之所以存在的道德判准共同建构了政治价值的道德向度;政治价值的理性根据、理性动力、理性推演与理论形态这四个方面构成政治价值的理性向度。
在解决了政治价值的生成与来源问题后,从理论上追问政治价值的主要范畴与大致类别,进而明晰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体系之网的范畴节点,是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论的基本内容。为全面把握政治价值的基本规定、辩证特性,并为政治价值的实现与评判提供理论依据与研究路径,就必须在学理上对政治价值的具体范畴进行分类、分析并厘定其逻辑层次。依据各政治价值与政治主体的关系,可以把各种各样的政治价值分为:目的性政治价值、规范性政治价值和工具性政治价值。目的性政治价值是指政治社会产生、形成、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最根本动力与最根本评判准则,是政治社会中人之为人的最根本前提,也是政治社会的最根本价值前提,例如生存、发展、利益、幸福及其社会资格(人权)。规范性政治价值是对大多数政治主体甚至所有政治主体具有肯定性效用的政治主体间价值关系,是政治主体间价值关系的理想状态与政治生活的价值判准,例如政治秩序、政治权利、政治自由、政治平等、政治民主、政治正义等。工具性政治价值是契合政治主体之目的性政治价值和规范性政治价值而在实践中生成的政治工具与政治形式,是目的性政治价值和规范性政治价值得以实现的工具、中介与保障,是政治社会的强力控制机制,例如政治权力、政治权威、政治国家、政治制度等。
由于政治价值的内在规定、辩证特性、生成根据、类别层次所使然,政治价值必然有意识、主观、应然或主体的形态,这就会产生政治价值的实现问题即在实践中变成现实的问题,也会产生政治价值的评判问题。政治价值有观念与意识的形式,因此它必须回归到政治生活世界与政治实践中并在具体的历史的实践中验证政治价值意识的正确性、合理性。政治价值也有现实的客观形态与客观必然性,这就需要以政治价值理念与政治价值判准来反思、评判它对政治人之存在与发展的客观的多方面影响,从而推动政治发展。为推进政治价值的实现,至少必须在这三个方面进行努力:培育先进政治文化;选择民主政治制度;制约政治权力机器。政治价值不光只有非理性的面相,更有理性的面相;其存在样式不光只有主观形态,更有客观形态。政治价值的理性面相与客观形态为政治价值评判奠定了理性依据与客观基础。政治价值评判的关键是政治价值判准的合理选择。政治价值判准具有相互联系的三重存在形态,因为政治主体具有三重相互联系的存在形态。政治价值判准的合理选择的关键在于判识政治价值判准所依附的政治主体生成、存在与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及主体范围大小。在选择政治价值判准进行政治价值评判时,不能割裂三重政治主体存在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因此不能割裂三重政治价值之间的相互联系。确定政治价值评判结果之真假的科学方法只能是实践检验法。
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论,目的是形成、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价值话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启示。在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中,政治价值的基本规定、现实生成、实现路径不能脱离特定社会历史条件所规定的时代界域和所提出的现实问题,不然,政治价值就会成为马克思早就批判过的那种仅存于彼岸世界的虚幻价值理想。当代中国的政治价值是在当代中国的改革发展实践中生成的。这个生成过程既是继承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与价值理念的价值实践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认识当代中国改革发展实践活动规律、反思现实政治生活、确立先进政治价值体系的理论凝结过程。当代中国的政治价值生成的主体根源是最广大人民,这主要体现在:当代中国政治价值的享有主体、建设主体、评判主体是最广大人民,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提出了当代中国的先进政治价值理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当代中国的三大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总体性政治价值范畴,这三大政治价值范畴从具体内涵、实现路径、终极归宿等方面统摄着民主、法治、自由、人权、平等、博爱与正义等具体政治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践中,必须从培育先进政治文化、健全具体制度体系、强化制度运行实践、彰显政治价值评判等方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