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姬清华;刘延斌;;6-SPS型并联六坐标测量机位置分析与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2 |
张辉,王启明,叶佩青,汪劲松;通用Stewart平台运动学正向数值求解方法及应用[J];机械工程学报;2002年S1期 |
3 |
刘树青,吴洪涛;一种用于风洞的新型柔索驱动并联机构设计[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4 |
高征;高峰;;一种新型6—DOF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分析[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6年05期 |
5 |
唐国宝,黄田;Delta并联机构精度标定方法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3年08期 |
6 |
张耀军;张玉茹;李浩;;平面柔索驱动并联机构的灵活工作空间及构型优化[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1年04期 |
7 |
高峰,黄玉美,史文浩,彭中波,樊泽明,程祥;3-RPS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的球坐标搜索法[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8 |
尹旭峰,郇极;一种六杆并联机器人的控制问题和控制器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
9 |
郭卫东,韩先国,陈五一;3PSS并联机构的运动特性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10 |
张秀峰,孙立宁;精密并联机器人控制算法及控制系统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
11 |
沈惠平,杨廷力,马履中;6自由度弱耦合并联机构机型设计及其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4年07期 |
12 |
沈辉,吴学忠,李泽湘;并联机构奇异点的运动分岔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
13 |
孔令富,张世辉,肖文辉,李成元,黄真;基于牛顿—欧拉方法的6-PUS并联机构刚体动力学模型[J];机器人;2004年05期 |
14 |
彭卫东,陈新,李克天;悬置式3自由度并联机构的位置及转动性能分析[J];机械设计;2005年04期 |
15 |
王坤茜;林捷晖;;并联机构造型设计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5年11期 |
16 |
;2010江苏省并联机构与并联机床应用技术研讨会[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年23期 |
17 |
黄真,陶王送;三自由度并联平台机构运动性质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
18 |
周琪,邵仁玉;平面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的正解分析[J];南通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19 |
周兵,毛泰祥,杨汝清;3自由度RPS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
20 |
熊启家,吴洪涛,王超群,李桥梁,左健民,朱剑英;一类平面二自由度并联机构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3年S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