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双线结构光三维检测技术研究

田忠运  
【摘要】:光学测量以其非接触性、速度快、精度高和信息量大的特点,受到了更多研究者的关注,并且在现代的工业生产和检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工业生产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光学测量的要求也随之增大。能否快速、精确、方便的检测特征信息,成为评价测量技术好坏的标准。本文根据线结构光检测的原理,针对单线结构光测量台阶及接缝的几何尺寸时出现的精度和稳定性的不足,围绕双线结构光三维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根据线结构光测量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线结构光测量模型。 (2)根据双线结构光测量系统模型,提出一种双激光平面同步标定方法。该方法通过识别标定板上的每条激光线并求取每条激光线上的若干标定点,根据标定点的三维坐标,标定激光平面。 (3)针对线结构光中心提取精度的不足,利用现有算法提取激光光条中心的像素级坐标,通过求取激光中心线周围灰度的法向,在法线方向上利用加权灰度重心法确定激光光条中心的精确位置,实现了激光光条中心的亚像素精度提取。并利用图像信息搜索,识别每条激光线所对应的激光平面,进行三维重建。 (4)研究了测量系统误差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仿真,找到最优结构参数条件,指导系统的搭建。根据外界环境的影响,选用窄带滤光片滤除外界干扰光影响,提高测量精度。 本文搭建了基于双线结构光三维检测系统,可以实现对台阶和接缝几何尺寸的非接触式测量,通过实验证明该系统对台阶高度的测量精度能够稳定在0.03mm以内,对接缝几何尺寸的测量能够稳定在0.05mm以内。相比较采用单线结构光检测系统,本文的测量系统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国文,闫达远;一种基于线结构光的三维视觉曲面测量方法[J];光学技术;2005年04期
2 高兴宇;萧泽新;伍世荣;;线结构光共焦显微成像技术的实验研究[J];光学技术;2006年S1期
3 薛晓洁,孙长库,邱宇,叶声华;线结构光传感器中非线性光源单向扩展光路设计[J];光学技术;2001年01期
4 吴庆阳;苏显渝;宋芳;;线结构光图像骨架的剪枝算法[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6年05期
5 张瑞瑛;周萍;冯煦;李松;舒强;;大视场下线结构光光条中心的快速提取[J];应用光学;2010年03期
6 王建民,浦昭邦,尹继学;空间矩亚像素细分算法的研究[J];光学技术;1999年04期
7 路威,余旭初,杨国鹏,马永刚;基于多尺度小波特征的高光谱影像亚像素目标识别[J];海洋测绘;2005年02期
8 徐飞龙;徐向舟;刘亚坤;王书芳;赵超;;多线结构光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11年05期
9 李清泉;王植;李宇光;;基于线结构光的3维目标测量与多分辨率建模[J];测绘学报;2006年04期
10 毕德学;刘方滔;薛强;李泽国;;基于激光交线的结构光视觉传感器现场标定新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09年08期
11 吴庆阳;苏显渝;李勇;;使用双传感器系统降低光刀图像缺损误差[J];中国激光;2006年02期
12 于新瑞,王石刚,王高中,邵萌;数字图像直线特征的亚像素位置检测[J];光学技术;2004年02期
13 张文,周莉萍,徐龙;一种无衍射结构光研究[J];光学仪器;2005年02期
14 张维光;赵宏;张琦;周翔;;线结构光三维轮廓测量系统的标定方法[J];中国激光;2009年01期
15 许鹏,陈吉红,王平江;线结构激光仿型测量中的视觉跟踪算法[J];机械与电子;2000年01期
16 于起峰,张小虎,孙祥一,宋先村,陆宏伟;数字式光测胶片图像自动分析系统[J];应用光学;2001年04期
17 张训华;业宁;王厚立;;有效亚像素木材CT图像配准[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18 陈静;尚雅层;田军委;;快速多项式拟合亚像素边缘检测算法的研究[J];应用光学;2011年01期
19 贾磊;焦淑红;;图像边缘检测技术研究综述[J];科技风;2010年08期
20 孙辉;李志强;孙丽娜;郎小龙;;基于相位相关的亚像素配准技术及其在电子稳像中的应用[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祥军;霍金城;吴庆阳;;线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扫描方向的标定[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2 舒强;李松;钱之楠;马跃;;线结构光的车辙测量模型及其标定[A];2009年全国测绘仪器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瑞瑛;周萍;冯煦;;大视场下线结构光光条中心的快速提取[A];2009年全国测绘仪器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孙国强;许增朴;王永强;于德敏;毕德学;;线结构光快速三维测量系统的全局标定方法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黄秋红;邱宗明;李林;郭俊杰;;激光十字线仪的检测系统设计与误差分析[A];全国生产工程第九届年会暨第四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6 韩文君;柳青青;;再制造零件的三维检测技术[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晓川;陈金龙;;扩展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初值选择及亚像素位移测量[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8 范军旗;倪晋平;安莹;;基于一字线结构光激光器的光幕靶设计[A];2010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9 袁明德;;雷达快速三维检测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华;;一个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便携式三维扫描仪[A];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立体图象技术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三期)[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宗义;线结构光视觉传感器与水下三维探测[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2 王鹏;线结构光三维自动扫描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吴庆阳;线结构光三维传感中关键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刘斌;微小三维尺寸自动光学检测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陶立;彩色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杨培;基于弧焊机器人的典型零件柔性再制造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王建锋;激光路面三维检测专用车技术与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吴仲谋;视频编码中亚像素运动补偿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9 唐克伦;三坐标机与立体视觉的系统集成与信息融合的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喻擎苍;基于符号M阵列二值结构光的三维检测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忠运;基于双线结构光三维检测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2 刘振中;基于线结构光的系统标定技术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3 张卡;面向飞机蒙皮接缝的线结构光检测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4 龙志林;数控激光三维测量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张修宝;亚像素分辨力线结构光物体截面轮廓测量系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6 王颖;面向自由曲面自动检测加工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7 李伟;基于线结构光的火车轮对外径三维检测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刘峰;基于结构光测量原理的自由曲面3D测量的系统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9 寇满;基于多信息融合的逆向工程技术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10 祝恒阳;自由曲面非接触在线检测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天堂游戏控制的秘密武器[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贾鹏雷;联想借“可靠性”撬动市场[N];计算机世界;2004年
3 董娉;“中国激光加工技术与应用高层论坛”举行[N];河南日报;2008年
4 袁芳;国内首台双机器人切割工作站通过验收[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徐俊霞;形创:开启创新性三维科技应用的大门[N];机电商报;2008年
6 肖冠丁;专业级显卡Quadro FX专在哪里?[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7 滕继濮;来自蝴蝶翅膀的创意[N];科技日报;2007年
8 华文;金港集团液晶技术再度扩展[N];中国电子报;2001年
9 周童;免费的硬件加速渲染器[N];计算机世界;2008年
10 陈坚;决胜市场 华加日大打质量牌[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