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改进粒子滤波算法在导航星座自主定轨技术中的应用

常敏  
【摘要】:导航星座自主定轨的系统模型属于非线性系统,系统状态和误差的分布并不严格满足高斯分布。传统的EKF算法应用于非线性系统时需要先将系统线性化处理,且要求状态和观测严格服从高斯分布,在实际应用中势必带来舍入误差;非线性的UKF算法虽然避免了线性化误差,但是仍然要求输入量为高斯分布,且采样点数目固定,灵活性较差;再者,在应用于高维状态量的系统时,UKF算法耗时严重,实时性很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最适用于非线性、非高斯系统的粒子滤波算法,并针对粒子滤波对模型依赖严重、计算量大、实时性差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算法改进。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 1、在研究导航星座自主定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概括出了滤波模型,包括作为状态模型的轨道摄动方程,介绍了主要摄动力;以及作为观测模型的星间伪距观测和星间定向观测模型,介绍了两种观测量的获取条件和观测方程的计算方法。 2、在仅采用星间距离观测的情况下,为克服非线性非高斯的限制,本文采用粒子滤波算法来提高长期定轨精度。将EKF算法与PF算法相结合,以此克服PF算法对模型的严重依赖,并针对标准EKPF算法应用于高维系统实时性差的缺点,提出了改进EKPF算法。改进EKPF算法不仅克服了EKF算法应用的种种限制,而且有效改进了PF算法和标准EKPF算法的实时性。 3、仅采用星间伪距作为观测量,只能保证星座内卫星的相对位置的准确性,不能修正星座的整体旋转误差,有学者提出引入星间定向观测量,但是观测量的增加却以损失实时性为代价。为此本文提出引入联邦粒子滤波算法,将星间测距与星间测向分别作为两个局部滤波器,采用本文提出的改进EKPF算法作为局部滤波算法;并且在信息融合过程中引入生物进化论的思想,提出了基于生物进化论的联邦粒子滤波算法(EFPF算法),将最优估计值的获得模拟为“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生物进化结果。 4、最后,本文利用GPS星座的IGS星历数据对改进EKPF和EFPF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仿真验证,通过设计的多组实验证明了以上两种算法在定轨精度和算法实时性方面的优越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韩健;董绪荣;杨龙;;星间测向在提高星座自主性中的应用[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朱俊;文援兰;陈忠贵;廖瑛;;基于抗差UD分解滤波的导航星座整网定轨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0年06期
3 马静远,掌静,陆本魁;小卫星星座自主定轨的论证与仿真[J];飞行器测控学报;2004年01期
4 朱俊;廖瑛;文援兰;;基于星间测距和地面发射源的导航星座整网自主定轨[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5 杨博,房建成,伍小洁,赵建辉;一种航天器天文自主定轨方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0年03期
6 原洪峰,蒋德,董绪荣;低轨星实时自主定轨新方法——“积分滤波法”[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林益明;秦子增;初海彬;王海红;;基于星间链路的分布式导航自主定轨算法研究[J];宇航学报;2010年09期
8 孟繁智;吴向宇;欧钢;;联合星间测距和测速的导航星座自主定轨研究[J];飞行器测控学报;2010年04期
9 闫野,周伯昭,任萱;关于卫星网整网自主定轨方法的探讨[J];宇航学报;2002年02期
10 黄翔宇,崔祜涛,荆武兴;基于“日-地-月”信息的卫星自主轨道确定[J];高技术通讯;2002年04期
11 苗赢;孙兆伟;;基于改进UKF的小卫星磁测定轨方法[J];飞行力学;2007年01期
12 宋琛;张俊宝;张蓬蓬;;编队飞行卫星自主相对定轨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1年02期
13 王淑一,杨旭,杨涤,崔祜涛;近地卫星磁测自主定轨及原型化[J];飞行力学;2004年02期
14 杨博,房建成,伍小洁;星光折射航天器自主定轨方案比较[J];航天控制;2001年03期
15 谢祥华;张锐;张静;;基于磁强计与太阳敏感器的卫星自主定轨算法[J];宇航学报;2009年03期
16 朱俊;陈忠贵;廖瑛;文援兰;;基于脉冲星观测的导航星座自主导航数据融合方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7 陈金平,尤政,焦文海;基于星间距离和方向观测的导航卫星自主定轨研究[J];宇航学报;2005年01期
18 薛申芳,孙才红,宁书年,金声震;卫星自主定轨中轨道摄动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4年07期
19 潘晓刚,赵德勇,王炯琦,周海银;基于双星定位系统和星敏感器的低轨卫星自主定轨方法研究[J];飞行器测控学报;2005年04期
20 俞朔春,高益军;基于GPS的静止轨道卫星自主定轨技术研究[J];航天控制;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红;初海彬;林益明;王平;陈忠贵;李长江;;导航星座星间测距链路的自主定轨性能分析[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2 黄华;汤靖师;刘林;;导航星座星间链路测量自主定轨研究[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3 王海红;郑晋军;何善宝;初海彬;韩治刚;李长江;;基于上注星历导航卫星分布式自主定轨系统[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4 王海红;陈忠贵;郑晋军;初海彬;;导航卫星星载自主定轨算法[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5 赵小鲂;韩潮;;基于SSUKF的星座自主定轨算法分析[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6 王甫红;刘万科;林晓静;;分布式导航卫星自主定轨滤波算法与模拟分析[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7 李征航;张卫星;龚晓颖;屈小川;;导航卫星自主定轨时轨道机动问题的处理方法[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常敏;徐波;周建华;;改进粒子滤波算法在导航卫星自主定轨中的应用[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9 赵小鲂;韩潮;;基于星间测距的导航星座自主导航性能分析[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10 李海生;郑恒;任立明;杨卓鹏;;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导航星座可用性分析[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波;星间测距与导航卫星自主定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曾旭平;导航卫星自主定轨研究及模拟结果[D];武汉大学;2004年
3 郁丰;微小卫星姿轨自主确定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4 项军华;卫星星座构形控制与设计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冯向军;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及其在导航星座设计中的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张艳;基于星间观测的星座自主导航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7 谢燕军;高轨航天器中GPS弱信号处理及自主定轨技术[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焦文海;卫星导航系统坐标基准建立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3年
9 李丹;小卫星多传感器自主导航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10 朱俊;基于星间链路的导航卫星轨道确定及时间同步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博;基于星间定向观测的导航星座长期自主定轨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李海生;基于星间测距及方向约束的导航星座自主定轨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王丹丹;基于月球平动点轨道的星座自主定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4 刘洋;一种基于UKF的地球卫星自主导航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刘亚琼;基于IGS系统的导航卫星自主定轨仿真计算[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10年
6 李晓磊;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卫星自主定轨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路毅;月球中继通信与导航星座设计与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孙娟;导航星座星间链路设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9 王萍;星载雷达高度计自主导航技术[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10 王宇飞;基于地磁环境仿真系统的卫星导航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庞之浩;欲穷千里目,冲出大气层[N];中国国防报;2011年
2 记者 陈瑜;“神七”伴飞卫星成功运行一周年[N];科技日报;2009年
3 张丽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趋势[N];中国测绘报;2008年
4 冰封;外空武器 今人担忧[N];人民日报;2007年
5 边桥;科技:改变着出租汽车的明天[N];中国建设报;2002年
6 关尔;刑侦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助推器[N];人民公安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郑宗杰 汪木;伽利略:国际合作服务交通运输业[N];中国交通报;2009年
8 记者 王华楠;组合导航定位为农机引路[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