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航迹优化与跟踪控制技术

米培超  
【摘要】:可重复使用运载器(Reusable Launch Vehicle,RLV)具有强非线性、强耦合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设计有效的非线性优化控制器可以有效完成飞行任务、减小控制能量消耗。然而,研究RLV的非线性优化控制器面临许多难点。由于航程经历的高度变化范围巨大,大气环境差异显著,导致RLV的高、低空气动特性差异巨大,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以及模型参数在任务过程中产生明显变化。与亚声速、超声速飞行器相比,RLV有一些飞行特性无法通过风洞实验完全掌握,因此其气动参数存在强不确定性。在飞行任务过程中,无法完全预知的大气环境中,RLV可能遭受外部强干扰,控制器需要在强干扰条件下保证RLV完成既定任务。因此,设计出的优化控制器必须具有强鲁棒性。本文围绕RLV再入段的航迹优化和跟踪航迹问题,给出了RLV的数学模型,并研究了RLV在具有系统建模不确定、外部干扰综合影响下的航迹跟踪控制方法。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研究了RLV用于轨迹优化的六状态制导模型以及用于航迹跟踪控制的六自由度十二状态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和大气模型。然后,提出基于差分进化算法和伪谱法的RLV再入段航迹协同优化方法。基于极小值原理,伪谱法可以获得局部优化性能指标,差分进化算法随机搜索伪谱法的初始探测值,选取合适的适应度函数,通过变异、交叉、选择,获得全局优化性能指标并减小航迹末端误差。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协同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其次,基于RLV十二状态标称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选择起点和终点作为约束,最小控制能量为优化性能指标,应用伪谱法规划出优化控制输入和对应状态量变化。当系统存在系统建模不确定和外部复合干扰时,采用高阶滑模干扰观测器、超螺旋有限时间滑模控制律和滑模面误差项反馈控制律,使得系统实际航迹和姿态角动态分别收敛于标称优化航迹和姿态角动态。应用Lyapunov方法证明了系统的收敛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保证航迹和姿态角的收敛性,并具有良好鲁棒性。接着,基于标称姿态角动态和实际存在气动参数不确定的姿态角动态模型,建立了姿态角误差动态系统。在此基础上,设计了H_∞控制器,应用稳定流形方法,获得Hamiltonian-Jacobi不等式(Hamiltonian-Jacobi Inequality,HJI)方程的近似解析解,进而获得误差系统的控制律,将误差量调节至零。应用该方法设计了姿态角速率参考信号,应用高阶滑模观测器和超螺旋有限时间滑模控制律对该参考信号进行跟踪,并证明了系统积分输入到状态的稳定性(Interal-Input-to-State-Stability,IISS)。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保证姿态角的收敛性,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最后,基于RLV标称优化轨迹,将其六状态运动学方程沿标称航迹线性化,构建线性时变误差动态系统。针对该误差系统,应用离线模型预测方法设计控制律,将跟踪误差以指数速率调节至零,可以有效对抗气动参数不确定和速度环的外界复合干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保证航迹误差的收敛性,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邹治雄;;酸轧线带钢跟踪控制及改进[J];涟钢科技与管理;2008年04期
2 刘阳;牛长流;王迪;张天;;室内移动物体的定位与跟踪设计[J];数码世界;2017年02期
3 高峰;;机器人跟踪控制方法分析与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7年11期
4 佘莹莹;方华京;;多智能体系统的有限时间跟踪控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1年08期
5 黄玉华;论成本跟踪控制[J];学术交流;1997年03期
6 田宏奇;廖效果;路亚衡;;位置伺服系统的变结构模型跟踪控制[J];电气传动;1989年01期
7 于镝;杨文君;任伟建;康朝海;;约束通信情况下非线性网络有限时间跟踪控制[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6年01期
8 吴玉国,黄筱调;机电跟踪控制技术[J];机械与电子;1996年06期
9 侯艳;张武;;基于输出调节及内模原理的无静差跟踪控制[J];电子设计工程;2017年12期
10 龚彩军,于明,王国栋,刘相华;首钢中厚板加速冷却过程的微跟踪控制[J];冶金自动化;2005年02期
11 陈无畏,施文武,王启瑞,何世娣;一种新的移动机器人跟踪控制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04年01期
12 甘屹;王子健;曾乐才;杨佳荣;何燕;;基于89C51单片机太阳能跟踪控制装置设计[J];能源研究与信息;2013年03期
13 李伟;冯博;;一类带有监控器的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机器人跟踪控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34期
14 付景超;井元伟;张嗣瀛;;一类离散功能性反应模型的混沌跟踪控制[J];控制与决策;2010年03期
15 马新;;有限时间跟踪控制在永磁同步电动机中的应用[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6 贾清泉;;参数摄动的多机耦合电力系统模糊跟踪控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年05期
17 刘小河;管萍;刘丽华;付兴建;;一类复杂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模型跟踪控制[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18 王福忠,姚波,井元伟,张嗣瀛;考虑执行器故障的不确定线性系统可靠跟踪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4年05期
19 杨继隆,李胜,阮健,袁巨龙;实时连续跟踪控制下的步进电机的动特性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0 褚健,胡协和,钟锷,陈虹;离散时滞系统最优跟踪控制及应用[J];自动化学报;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洋;郭晨;孙富春;沈智鹏;;欠驱动水面船舶动态神经模糊非线性跟踪控制[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七分册)[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增刊)][C];2009年
2 潘永泉;;人才规划动态系统的最优跟踪控制[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3 韩珂;李耀通;;机器人在任务空间的变结构跟踪控制[A];1990年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年会论文集(1)[C];1990年
4 武玉强;马新;宗广灯;;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的有限时间跟踪控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石宗英;钟宜生;徐文立;;包含驱动器动力学的机器人分散鲁棒跟踪控制[A];第二十三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方浩;李路;贾睿;窦丽华;;考虑地面影响因素的轮式机器人轨线跟踪控制联合仿真[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程勉;;非完整空间机器臂的控制问题[A];1992年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年会论文集(下)[C];1992年
8 刘爽;路莹;马腾;许镇;;文件访问跟踪控制实现方法的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9 倪茂林;李果;;变参数时滞互联大系统的鲁棒跟踪控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沈超;井元伟;;飞行器姿态的再励学习跟踪控制[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阳;跳变系统的模型参考跟踪控制及在故障卫星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张中才;非完整与欠驱动系统的镇定与跟踪控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3 林澜;感应电动机跟踪控制问题[D];郑州大学;2003年
4 肖晓波;Markov跳跃系统的估计与跟踪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张坚;连续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模糊跟踪控制及其在电站中速磨煤机上的应用[D];上海大学;2007年
6 孙延超;多Euler-Lagrange系统分布式协同跟踪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罗亮;基于单位分解的非线性不确定系统模糊自适应镇定与跟踪控制分析[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8 王传锐;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跟踪控制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9 焦强;同质与异质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跟踪控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10 赵希梅;高精度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二自由度鲁棒跟踪控制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培超;可重复使用运载器航迹优化与跟踪控制技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2 李岩;直线电机驱动快速刀具伺服系统的鲁棒跟踪控制[D];沈阳工业大学;2018年
3 侯大为;自适应最优跟踪控制及在SCARA机器人系统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4 李翠莹;核反应堆功率的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
5 刘志慧;基于执行器故障的H_2/H_∞可靠跟踪控制[D];沈阳师范大学;2018年
6 李承靖;跳变系统模型参考跟踪控制及其在航天器轨道控制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张月;非线性系统自适应模糊跟踪控制[D];青岛大学;2012年
8 王兵;高阶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实际输出跟踪控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沈义平;多机动模式下移动机器人目标跟踪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10 李萍;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零相位鲁棒跟踪控制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永旺;郭矿公司材料管理实行跟踪控制[N];中国矿业报;2007年
2 韩万江;软件生产线的管理[N];计算机世界;2007年
3 渝石;创新安全管理 铸牢安全之链[N];经理日报;2008年
4 通讯员 董国隆;十六局集团三公司抓住关键算好成本账[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