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400Hz逆变器的数字控制技术研究

胡兴柳  
【摘要】: 数字化是电力变换器控制发展的主要方向。数字控制系统具有集成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控制灵活、可实现先进的控制算法和便于实时控制等优点。采取DSP作为逆变器的控制核心,可以用软件很容易地实现灵活、准确的在线控制与全部故障检测。 本文研究了基于TMS320LF2407芯片的单相SPWM逆变电源的数字控制技术。论文首先分析逆变电源的各个环节,建立起逆变电源的数学模型和MATLAB数字控制仿真模型,为逆变电源的整个控制系统的理论分析和数字仿真奠定了基础。随后进行灵活、紧凑的软硬件设计,构筑了基于DSP逆变器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控制系统硬件设计主要介绍TMS320LF2407系统构成和外围接口电路的实现等;控制系统软件则重点阐述逆变器数字控制系统主要环节的设计,给出了软件的总体结构,并且对相应的算法进行改进,采用了各种灵活的编程措施。论文最后给出系统实验波形。除此之外,还对另一种数字控制方案一重复控制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分析。 仿真和实验的结果证明了本系统的可行性,其研究和分析的结果为逆变器的数字化控制的研究、完善和应用建立了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掘本贞次 ,童公和;桥式起重机采用数字式逆变器提高安全性[J];起重运输机械;1991年10期
2 魏伟;胡玮;魏岚婕;;多功能开关电源的研究[J];电气应用;2007年10期
3 杨潮,韩英铎,马维新;单相串联电压质量补偿器控制器的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15期
4 张春雨;彭咏龙;张智娟;;一种基于FPGA的谐振型逆变器控制电路的分析和实现[J];电力电子;2005年06期
5 袁佳歆;陈柏超;田翠华;贾嘉斌;;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逆变器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6 李鑫;朱建华;岑盈盈;;吸收式冷藏箱逆变电源控制系统[J];轻工机械;2006年02期
7 金园园;王正仕;陈辉明;刘欢;;基于根轨迹的单相逆变器PID控制器设计[J];机电工程;2008年02期
8 王健;陈强;;免疫遗传算法在逆变器开关优化中的应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9 董超;邱创;;基于分布式发电的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案优化[J];湖北电力;2009年03期
10 曾嵘;年珩;;离网型风力发电系统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06期
11 赵卓鹏;贾石峰;;电流滞环跟踪PWM逆变器控制仿真研究[J];电气传动自动化;2011年02期
12 王川川;朱长青;顾闯;;逆变器双环控制算法仿真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1年04期
13 樊世君;;用于三相逆变器控制的SLE4520型脉宽调制集成电路[J];国外内燃机车;1990年11期
14 佟刚;;现代逆变技术探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15 安文斗;卿钦;郑磊;李直霖;王开云;;谐振型软开关逆变器控制信号补偿研究[J];机电工程;2011年02期
16 杨忠舆;;稳定化逆变器的控制系统[J];国外内燃机车;1973年01期
17 李进国;金新民;;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的设计[J];电源技术应用;2002年12期
18 刘琨;陈允平;吴波;;DSP在逆变器PWM控制中的应用[J];电气应用;2006年03期
19 王强;韩树明;;逆变器控制交流辅助传动技术在CKD_(8D)和CKD_9型机车上的应用[J];内燃机车;2006年11期
20 杨潮晖;张相军;王议锋;马岭;;电子镇流器中LCC谐振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文忠;张红梅;张伟;李耀荣;王志;吴海波;;基于SVPWM的优化Z源逆变器控制方法研究[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少杰;段铁群;杨勇;张亮;;1kW潮流能发电装置逆变器SVPW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3 胡存刚;;一种新型的光伏逆变器SHE-PWM开关模式研究[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裘君;赵光宙;刘栋良;王家军;;交流伺服系统逆变器死区效应分析及其补偿策略[A];第12届全国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祝龙记;张立;;基于非正交坐标系的三电平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廖家平;张友奖;姚铭;;基于模数混合FPGA的标准正弦波逆变器设计[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武汉电工技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徐忆平;李明;朱美强;;级联式多电平逆变器控制方法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煤炭自动化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杨海柱;金新民;;基于状态空间平均法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建模(英文)[A];第十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朱冬平;李航飞;;干熄焦提升机的电气控制与故障分析[A];苏、鲁、皖、赣、冀五省金属学会第十四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洪礼;陈阿莲;张承慧;;一种交流光伏模块系统拓扑建模和仿真[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燕;微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及组网特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2 汤雨;Z源逆变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3 郑伟;光伏并网逆变器辨识建模方法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4年
4 谢东;分布式发电多逆变器并网孤岛检测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5 何中一;PWM逆变器的控制及并联运行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6 姜世公;微网孤岛运行模式下阻抗匹配关系和混杂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王强;软开关PWM逆变器的研究及其在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D];东北大学;2010年
8 曹太强;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黄杏;微网系统并/离网特性与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10 朱艳萍;微电网多参数特性分析及其测控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君惠;基于Z源逆变器的光伏发电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尹越;兆瓦级风力发电逆变器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3 欧阳桂泉;基于Z源逆变器的直驱式方波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周国祥;小功率全桥光伏并网型逆变器的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皮海燕;柔性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及其Matlab/Simulink仿真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晨云;基于PEBB的光伏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吕世家;多模块并联DC/AC电力变换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李丰林;基于Quasi-Z源逆变器的光伏发电系统[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曹建;基于软开关PWM技术的光伏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10 朱志杰;逆变器控制及其并联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冯晓伟;MCU节能应用是热点 厂家力推低功耗产品[N];中国电子报;2008年
2 ;SAMSUNG X10北京现代-索纳塔[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3 焦念友;抽油机有了专用节电装置[N];中国石化报;2006年
4 ;中外迅驰笔记本大比拼[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5 广东 华田;300W高效率逆变电源板[N];电子报;2002年
6 曾宪勇 ;爱克赛Powerware 9305-130彰显技术优势[N];电脑商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孟民;长岭进军新能源产业[N];宝鸡日报;2010年
8 程露;安凯两款新能源客车通过科技成果鉴定[N];中国交通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