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理化设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设计理论为设计活动提供理论依据,指导设计者进行设计,在产品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公理化设计理论并将公理化设计理论应用于产品的并行设计中,以探求并行设计的理论基础。
本文对公理化设计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开展了基于公理化设计的并行设计的主要关键技术——设计模型、需求分析、质量功能配置、产品信息模型、评价决策以及软件系统的开发的研究,为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做了有益的探索。具体内容有:
1、公理化设计是设计领域的通用性设计理论,它以四个域和两条设计公理抽象地概括设计领域的基本规律。详细分析了公理化设计域中元素的分解和相邻域间“之”字形映射变换的思维过程,阐述了利用独立性公理和信息公理判断设计方案优劣的方法,提出了公理化设计过程是分析活动与分解活动相互交织在一起从抽象到具体的设计过程,为产品设计者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设计框架。
2、并行设计是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将公理化设计理论应用于并行设计,建立了基于公理化设计理论的并行设计系统模型,指出了产品的并行设计过程就是相邻域之间的映射过程,并用设计方程和设计矩阵来描述产品并行设计,使得并行设计过程的描述有了理论基础。
3、产品需求建模是连接市场、用户和产品开发过程的桥梁。建立了基于公理化设计的产品需求分析过程模型,提出了在并行设计过程中,产品的用户不仅是产品的使用者,还包括制造、销售、安装和回收人员,在用户需求信息的获取、评价和描述几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4、质量功能配置是一种用户驱动的产品开发方法,它可为产品的并行设计提供质量保证。深入分析了质量功能配置的配置过程和质量屋的结构,建立了公理化设计与质量功能配置集成系统模型,并详细阐述了集成系统的实施过程。
5、面向装配的产品信息模型是产品并行设计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核心,是产品开发强有力的工具。建立了基于公理化设计的面向装配的产品信息模型,该模型表达了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通过零部件间的联接关系、运动关系和位置关系,解决了产品设计过程中零件之间的全相关性问题,为实现
|
|
|
|
1 |
陈久强,刘东,殷国富;并行设计思想在开发CAPP中的应用[J];制造技术与机床;1998年11期 |
2 |
段维华;并行设计在汽车钢板弹簧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机械;2001年04期 |
3 |
唐敦兵,李东波,张世琪;面向并行工程的AMOI参考模型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1999年01期 |
4 |
李海刚,高国安;一种基于知识的并行设计智能支持系统的体系[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0年05期 |
5 |
宋玉银,蔡复之,孟庆国,张伯鹏;产品并行设计技术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1996年03期 |
6 |
李建明,李和良,田凌,许隆文;产品数据管理(PDM)与并行设计的支撑环境[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1996年03期 |
7 |
廖小云,张根保,雷闻宇,徐宗俊;基于特征技术的机械产品并行设计系统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5期 |
8 |
李梦群,刘春美,冯裕强;基于装配的并行设计辅助支撑环境关键技术的研究[J];山西机械;1999年S2期 |
9 |
龚景海,钟善桐,刘锡良;建筑工程并行设计的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
10 |
张申生;并行设计和产品创新——中国企业的敏捷化之路探索(Ⅰ)[J];中国机械工程;2000年Z1期 |
11 |
张松林;并行设计有关技术探讨[J];机械传动;2001年03期 |
12 |
高全杰,尹强,陈庭贵;基于PDM技术产品并行设计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4年08期 |
13 |
胡小平,宋小文,王尔健,应道宁;模具CAD/CAM中并行设计的探索[J];模具工业;1995年05期 |
14 |
朱世和,孙其新;并行工程及其实现框架[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
15 |
潘东,张申生,步丰林,蒋华;基于装配关系的CAD并行设计支持系统原型的研究[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1998年01期 |
16 |
陈新度,秦叶,陈新,孙健;面向并行设计的结构分析和优化设计特征建模[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1998年03期 |
17 |
李先锋,俞涛,徐烨,方明伦;基于PDM框架的产品并行设计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00年03期 |
18 |
胡庆夕;聚焦并行工程[J];机电一体化;2000年05期 |
19 |
王洪,唐晓青;面向并行设计的设计质量评估过程模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1年04期 |
20 |
徐小溪;基于Petri网的并行设计建模和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