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曲井内钻柱的双重非线性静力有限元法
【摘要】:由于石油钻井工程的高风险和高投入,使得对钻柱的力学性能研究倍受关注。目前,分析直井、平面井和小曲率井中钻柱力学性能的理论和方法已日趋完善,但对于近几年出现的有初始曲率和挠率的大位移三维曲井内钻柱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尚不完善,在这方面仍有必要开展深入的研究。
依据钻柱的结构和工作特点,忽略了钻柱的剪切变形并假设横截面上没有翘曲。利用经典弹性理论、微分几何和矩阵方法,基于空间自然坐标系,通过假设变形后梁轴线的弯曲曲率改变为线性变化,其空间轴线的曲率和挠率是常数,然后求解应变与位移之间关系的矩阵微分方程,得到了考虑到参考构形的初始曲率和挠率影响的能包含三维空间曲梁全部刚体位移模式和常应变的非多项式形式的位移函数。采用非多项式形式的位移函数建立了新的两节点圆截面三维空间曲梁单元,单元的每个节点有 6 个自由度——3 个线位移和 3 个角位移。为了方便描述曲梁横截面的有限转动,引入了转角伪矢量的概念。利用一般的 Green 应变定义,根据矢量的导数法则,导出了空间自然坐标形式的非线性应变—位移关系,利用所建立的空间曲梁单元,对同时受轴向拉压和扭转的三维曲杆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为能合理地确定井眼轴线的挠曲,提出了采用基于实测的井深及其相应的井斜角和方位角来获得确保钻柱长度不变的井眼轴线的螺旋线插值方法,并将钻柱由原来的直线状态变到与井眼轴线相一致状态时的构形定义为待分析钻柱的参考构形。这样,将由这个过程(大位移、大转动)所引起的几何非线性问题简化为初始变形的计算问题,由钻柱参考构形的曲率和挠率,根据经典弹性理论求出钻柱各横截面的初始内力, 然后,计算出用于有限元分析的一致等效节点力。同时,提出了一种能确保接触段内的钻柱与井壁紧贴的新的接触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考虑了变形、接触位置及接触力三者间耦合作用的接触非线性算法。
最后,采用本文建立的模型和算法,用 FORTRAN 语言编制了计算程序,对一些算例进行了数值分析,通过将算例结果与已有的解析结果和数值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和本文提出的模型、公式和处理方法
|
|
|
|
1 |
韩春杰,阎铁;大位移井钻柱"粘滞-滑动"规律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4年11期 |
2 |
肖国益;蒋祖军;练章华;林铁军;魏臣兴;;气体钻井全井段钻柱动力学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
3 |
庞世强;朱向哲;陈立;;竖直井底部钻具动力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
4 |
韩春杰;阎铁;;大位移井钻柱振动规律研究与应用[J];天然气工业;2006年05期 |
5 |
黄根炉,韩志勇;大位移井钻柱扭转振动顶部扭矩负反馈减振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
6 |
杨东全;钻柱下部组合的数值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7 |
张其昌,吕英民;下部钻具组合的几何非线性动态特性分析[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
8 |
G.JohnGuild,TomH.Hill,宋玉玲,姜德风,殷夜明;国外大位移井钻井设计综述[J];国外油田工程;1999年01期 |
9 |
黄根炉,韩志勇;大位移井钻柱粘滑振动机理分析及减振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01年02期 |
10 |
杨东全;钻柱静态变形的有限元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11 |
穆林,李相方;大位移井井下不清洁的早期识别方法[J];天然气工业;2004年08期 |
12 |
彭勇,王启玮,杨洁;水平井段钻柱稳定性分析的有限元法[J];石油机械;1994年03期 |
13 |
李军,陈勉,金衍,张广清;大位移井井壁稳定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4期 |
14 |
蒋世全;大位移井技术发展现状及启示[J];石油钻采工艺;1999年02期 |
15 |
况雨春,吴泽兵,马德坤;牙轮钻头及钻柱系统扭转振动仿真模型[J];石油机械;2000年03期 |
16 |
杨海波,赵新瑞,褚耀强;侧钻水平井钻柱动力学分析及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01年03期 |
17 |
都振川;大位移井钻柱强度分析方法及应用[J];石油钻探技术;2002年04期 |
18 |
郭永峰,金晓剑,谭树人;非线性有限元法预测近海水平井钻进摩阻[J];中国造船;2003年02期 |
19 |
李子丰,马兴瑞,黄文虎;钻柱力学基本方程及其应用[J];力学学报;1995年04期 |
20 |
槐庆林;王洪英;;大位移井延伸极限预测技术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