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涡浆发动机涡轮转子强度与寿命计算
【摘要】:本文围绕某涡浆发动机涡轮转子部件开展其强度与疲劳寿命的研究工作。
采用商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该发动机三个涡轮盘、六个涡轮转子叶片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在离心载荷及热负荷下的应力分布,结果表明:(1)三级涡轮盘的最大应力点均位于偏心孔内,三级涡轮盘的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2)六个涡轮转子叶片的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论文针对第Ⅰ级涡轮右侧转子叶片研究了圆角大小对连接处最大应力的影响,并拟合了应力最大值随圆角变化的曲线,从而为涡轮叶片结构的改进设计提供了参考。论文还对该发动机三级涡轮榫头、榫槽进行了接触应力分析,结果显示涡轮榫头、榫槽处的应力水平较高,第Ⅱ、Ⅲ级涡轮榫槽处已达到局部塑性。
采用EGD-3 疲劳寿命分析方法对该发动机三级涡轮盘和六个涡轮转子叶片进行了疲劳寿命估算,结果表明:第Ⅱ级盘的偏心孔寿命最低,但也达到了 2×10~4以上,而第Ⅰ、Ⅲ级盘的偏心孔疲劳寿命均超过 10~5。六个涡轮叶片的疲劳寿命均高于 2×10~5。除第Ⅱ级涡轮榫头的疲劳寿命为 10~4以外,其余榫头、榫槽的低循环疲劳寿命都超过了 2×10~4次循环。
|
|
|
|
1 |
杨喜关;罗贵火;;某涡轮盘应力计算及优化设计分析[J];现代机械;2008年04期 |
2 |
林伟;罗贵火;王海涛;;某微型航空发动机涡轮强度的计算分析[J];现代机械;2009年04期 |
3 |
李炳涛;张莉莉;鲁锐;;基于ANSYS的故障涡轮振动性能分析[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8年06期 |
4 |
吴振育;;英国涡轮叶片和涡轮盘拉削简介[J];航空制造技术;1982年09期 |
5 |
林垲,高庆,黄维娜;Ⅰ级涡轮叶片振动特性研究[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02年03期 |
6 |
刘晓;康小明;赵万生;;带叶冠整体式涡轮盘的多轴联动数控电火花加工[J];航空制造技术;2009年02期 |
7 |
李伟,赵福星;某发动机涡轮叶片伸根段低循环疲劳寿命研究[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1998年02期 |
8 |
吴佳;陈伟;;某型涡轮盘/叶片/轴的耦合振动分析[J];现代机械;2008年02期 |
9 |
郭文;吉洪湖;蔡毅;江和甫;刘玉芳;;高压涡轮动叶内部冷却结构的改进设计[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10 |
宋迎东,陈伟,温卫东,高德平;粉末冶金涡轮盘有限元应力分析[J];航空动力学报;1997年04期 |
11 |
任自中;;船用大中型高压比增压器技术的发展趋势[J];柴油机;2006年05期 |
12 |
宋迎东,高德平;粉末冶金涡轮盘的性能与特点[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1997年04期 |
13 |
王荣桥,聂景旭;轻、重腐蚀涡轮盘榫齿高温复合疲劳试验研究[J];推进技术;1998年04期 |
14 |
宋迎东,高德平;基于夹杂物分布的粉末冶金盘疲劳定寿的概率方法[J];航空发动机;1998年02期 |
15 |
赵万生,吴湘,迟关心;基于Solidworks平台的涡轮盘专用CAD/CAM系统开发[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3年10期 |
16 |
高瑾;有冷却的涡轮叶片三维和准三维温度场计算[J];航空发动机;2002年03期 |
17 |
宋雅娜;张国舟;;大流量、高压航天反力式涡轮最佳通道气动设计[J];宇航学报;2006年05期 |
18 |
汪文虎;陈恒瑞;张新印;杨应昌;张军;;基于知识的涡轮叶片精铸模具预言设计系统开发与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2007年07期 |
19 |
Hoznedl Michal;Tajc Ladislav;Bednar Lukas;Dvorak Dalibor;;端墙形状对蒸汽涡轮效率的影响(英文)[J];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2011年01期 |
20 |
熊兵;石小江;陈洪敏;徐凤花;;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发射率测量[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1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