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的研究
【摘要】:
本文以两级式航空静止变流器的前级(即DC/DC级)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效率和高频化问题,在充分考虑飞机低压供电系统中的航空静止变流器前级DC/DC输入电压低、范围宽、输入电流大、应用在中小功率场合等特点,以及深入理解DC/DC变换器各拓扑特点的基础上,选择了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作为基本拓扑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
首先,对反激变换器的发展与现状做了全面的概述,比较了反激变换器各种缓冲电路的优缺点。然后引出本文所要研究的新型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电路拓扑。
本文重点对首次提出的新型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电路拓扑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由于箝位电容的加入,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反激式变换器电路,该拓扑具有一些独特的优点:电路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无需另加辅助开关管,实现了开关管的有源箝位,抑制了开关管的电压尖峰;提高了输入、输出电流的脉动频率,减小了输入及输出滤波器体积。文中详细分析了该新型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主要参数设计方法,还重点分析了箝位电容的作用及其选取原则;同时,还建立了单电压环控制的新型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仿真研究。最后在此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台原理样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
|
|
|
1 |
王红梅;;新型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的损耗分析[J];广西轻工业;2006年06期 |
2 |
董文辉;陈辉明;;一种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ZVS的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J];电源技术应用;2005年07期 |
3 |
秦海鸿;王慧贞;印健;;低压输入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器的研究[J];电源技术应用;2002年03期 |
4 |
王红梅;龚春英;唐春霞;;新型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的稳定性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20期 |
5 |
庄启超;吴新宇;张晓曦;;有源箝位模块电源设计[J];电源世界;2009年09期 |
6 |
廖建军;余海生;王若虚;;基于脉冲负载的中小功率开关电源研究[J];微电子学;2010年04期 |
7 |
谢涛;谢运祥;胡炎申;冀玉丕;;光伏发电系统高增益DC/DC变换器的研究[J];低压电器;2011年08期 |
8 |
彭政,阮新波;120W电源适配器的研制[J];电力电子技术;2005年05期 |
9 |
武丽芳;魏艳君;邬伟扬;;低电压大电流同步整流器拓扑综述[J];电气传动;2006年08期 |
10 |
何亮;方宇;李吉;邢岩;;峰值电流控制DC/DC变换器的恒值限流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10期 |
11 |
吴冬梅;蔡丽娟;;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的功率损耗分析[J];电源世界;2005年05期 |
12 |
陈道炼,胡育文,严仰光;并联交错式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研究[J];航空学报;2000年06期 |
13 |
师宇杰
,刘海成;有源箝位PWM控制器UCC3580的原理及应用[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3年01期 |
14 |
张继红,王卫,吴长顺,徐殿国;基于UPC1909的有源箝位软开关变换器[J];电子器件;2004年04期 |
15 |
赵卫东,江甫,黄少先;有源箝位零电压开关DC-DC变换器拓扑的研究[J];电机电器技术;2004年06期 |
16 |
Bob Bell;;有源箝位正激电源变换器的原理及优势[J];电子产品世界;2006年01期 |
17 |
宋浩谊;乔江;邹华昌;;一种55V输出小功率DC/DC变换器的设计[J];微电子学;2007年05期 |
18 |
周嘉农,曾小平;一种采用有源箝位零电流开关技术的开关电源[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0年01期 |
19 |
冯波,吴国忠,徐德鸿,陈刚;一种新型有源箝位Boost变换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年10期 |
20 |
刘先刚,冯德玉,朱忠尼,吕青;一种有源箝位电流驱动型同步整流器设计[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