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同构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长三角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由于区域内各行政区地缘关系相近,大部分地区选择发展的产业又十分相似,产业同构问题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目前学界对该区域内制造业同构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主要是在测度方法上没有进行对比分析,对制造业同构状况没有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某些相关因素对制造业同构影响的程度和方向也不十分清楚。因此,本文选择从以上三个方面对制造业同构问题进行研究,以深化对该问题的认识。
本文首先通过比较分析对制造业同构测度方法、指标与数据类型进行了选择,这是全文的基础;然后在产业细分与区域条件下对长三角制造业的同构问题进行了考查,明确了长三角制造业同构的变动趋势与现实状况;最后研究了相关因素对制造业同构的影响:基于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考查了经济国际化对长三角制造业同构的影响,探讨了长三角制造业结构高级化与结构趋同的关系,分析了长三角省际要素流动、商品流动与该区域内制造业同构的关系,讨论了长三角制造业结构趋同与经济增长趋同以及工业增长趋同的关系。
研究表明,结构重合度指数是比较合理的测度制造业同构度的方法,而且不论使用哪种类型的数据,测算得到的制造业结构重合度并无显著差别。依据地区间制造业同构度是否大于分工度,确定出了判断地区间制造业同构与非同构的一个基准值。考查发现,随着产业细分,长三角两省一市制造业的同构状况并没有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且制造业各产业同构度的高低与产业的绩效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随着区域细分,制造业同构度却有明显下降趋势,就平均水平而言,省级地区制造业同构度要大于市级地区制造业同构度。从动态变化来看,近年来长三角省级地区制造业的结构是走向趋异的,而几个主要城市制造业的结构是走向趋同的。研究还发现,作为国际化主要表现形式的出口贸易结构与制造业同构有密切关系,而结构高级化与制造业同构之间却没有明显相关性,对于某些产业,伴随高级化的是结构的趋异。考查还表明,地区间劳动力的正向流动会促进制造业结构趋异,地区间资本的正向流动会导致制造业结构趋同,地区间资本的逆向流动则会导致制造业结构趋异,而随着地区间贸易强度的增大,制造业同构度会出现下降。近年来,长三角省级地区劳动力的正向流动、资本的逆向流动以及贸易强度的增长,对省级地区制造业结构的趋异产生了影响。研究最后表明,制造业结构趋同与经济增长趋同、工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