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摘要】:
本文以精密光机仪器和电子封装为应用背景,采用无压渗透法制备SiCp/Al复合材料。以热膨胀系数、热循环残余应变、微屈服强度为尺寸稳定性指标,以硬度及抗弯强度为力学性能参数,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XRD)、热膨胀分析仪、热机械分析仪、拉伸机、布氏硬度和三点弯曲试验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尺寸稳定性、热应力及力学性能,分析了相关的影响因素。
透射组织观察显示,无压渗透法制备的复合材料SiC-Al界面干净,未出现明显界面反应产物,复合材料基体中存在高密度位错,复合材料的增强相SiC颗粒内存在明显的层错。
热应力测试及分析表明, SiCp/Al复合材料比基体材料存在较大的热残余应力。在复合材料中,基体中存在拉应力,颗粒中存在压应力。冷热循环预处理的复合材料及增强颗粒较大的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热残余应力。在复合材料中存在的热应力分布中,颗粒尖角处的应力最大。
复合材料热膨胀和热循环行为的研究表明,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CTE)明显低于基体铝合金,其在温度单程变化时的尺寸稳定性显著提高。当SiC颗粒体积分数较高,或颗粒粒径较大,复合材料的CTE就更小;预处理对复合材料CTE也有一定的影响,固溶+冷热循环预处理和固溶时效预处理复合材料CTE低,退火预处理复合材料CTE稍高。复合材料热循环后会产生一定量的残余应变,这是由于在热循环过程中复合材料铝基体中产生微塑性变形而引起的。热循环后的残余应变随热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尺寸趋于稳定;复合材料中颗粒粒径较大及基体较硬,则复合材料热循环尺寸稳定性高;退火预处理的残余应变最大,固溶时效预处理其次,固溶+冷热循环预处理最小。
微屈服性能研究表明,SiCp/Al复合材料在未达工程屈服强度的应力下就会产生微塑性变形,复合材料中的热残余应力,基体金属位错组态和可动位错数量,位错运动障碍,对复合材料的微屈服性能有显著影响。热残余应力使微应变易于产生,导致微屈服强度降低。合适的预处理能有效地降低热残余应力,减少可动位错,析出的强化相阻碍位错运动,使微屈服强度提高。复合材料的微屈服强度比未增强的铝基体微屈服强度高。固溶时效预处理的微屈服强度最高,固溶+冷热循环预处理的次之,退火预处理的最低。
在SiCp/Al复合材料中,随着SiC颗粒粒径的减小,抗弯强度升高;固溶时效预处理的复合材料比退火预处理的复合材料抗弯强度高,而固溶+冷热循环预处理的复合材料抗弯强度则居于前两种预处理的复合材料抗弯强度之间。SiCp/Al复合材料整体上表现出脆性断裂的特征,同时断口又具有一定的韧性断裂的特征。
|
|
|
|
1 |
郭建,郭新勇,赵东山;Pb对SiCp/Al-1.2Mg-0.6Si-0.1Ti复合材料界面结构的影响[J];电子显微学报;2004年06期 |
2 |
张建云,孙良新,王磊,华小珍;电子封装SiCp/356Al复合材料制备及热膨胀性能[J];功能材料;2004年04期 |
3 |
张建云,孙良新,洪平,华小珍;电子封装用SiC_p/ZL101复合材料热膨胀性能研究[J];宇航材料工艺;2004年04期 |
4 |
梅志,洪建明,赵晓宁;挤压铸造SiCp/ZL101复合材料中Si相的电镜观察[J];电子显微学报;1999年05期 |
5 |
张建云,华小珍,周贤良,孙良新;电子封装用SiCp/ZL101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热膨胀性能[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2年02期 |
6 |
李强,雷廷权,王富耻,欧阳家虎,周玉;激光表面熔覆SiCp/Ni-Cr-B-Si-C涂层的组织演化及其相确定[J];中国激光;1999年01期 |
7 |
陈永来,尚敏佳,于利根,王华明,熊柏青,樊建中;SiCp/6061Al金属基复合材料激光焊接研究[J];应用激光;1999年05期 |
8 |
尚也淳,张义门,张玉明;中子辐照下的6H-SiCpn结电特性分析[J];半导体学报;2000年07期 |
9 |
隋贤栋,罗承萍,骆灼旋,欧阳柳章;SiC颗粒增强Al-Si复合材料中的SiC及其界面[J];电子显微学报;2000年01期 |
10 |
鸣涧;随心所欲谱上一曲[J];电脑爱好者;2000年17期 |
11 |
斯松华,何宜柱,袁晓敏,Je Hyun Lee,Mark T.Lusk;激光熔覆含SiCp添加物的CoSiC涂层的组织与性能[J];光电子.激光;2002年11期 |
12 |
郭建,赵东山,沈宁福;铸态SiC_p/Al基复合材料中的台阶界面[J];电子显微学报;2003年05期 |
13 |
苏克
,顾长友;惊!QQ恶意代码重出江湖![J];电脑爱好者;2003年21期 |
14 |
张晓群,吕惠民;压力传感器的发展、现状与未来[J];半导体杂志;2000年01期 |
15 |
隋贤栋,罗承萍,欧阳柳章,骆灼旋;SiC_p/ZL109复合材料中15RSiC/Si界面的TEM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01年01期 |
16 |
吕红亮,张义门,张玉明;4H-SiC器件击穿特性的新型解析模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
17 |
韩小亮,朱作云,李跃进;高温半导体压力传感器技术[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18 |
;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本刊文章[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2年12期 |
19 |
龚欣,张进城,郝跃,张晓菊;4H-SiC npn BJT特性研究[J];电子学报;2003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