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子势的碳纳米管有限元模拟
【摘要】:
碳纳米管具有非常优异的力学、热学、电学和光学性能,应用前景广阔。自从碳纳米管被发现以来,对其力学性能的理论预测一直是一个热门研究领域。本文基于原子势建立了碳纳米管的有限元模型,基于该模型开展了碳纳米管的若干关键力学问题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碳纳米管有限元模型构建。提出一种新的能够完备地替代谐和势描述C-C共价键的等效梁单元,该单元能够区分C-C键的σ-σ键角和σ-π键角的不同弯曲刚度。通过分析石墨层的本构关系确定了等效梁单元的参数。基于该等效梁单元建立了单壁碳纳米管的有限元模型,并用非线性弹簧等效Lennard-Jones势描述多壁碳纳米管层间范德华作用从而建立了多壁碳纳米管的有限元模型。本文模型能够直接在标准商业有限元软件中实现,从而可以利用商业有限元软件的强大功能开展碳纳米管力学问题的模拟。
(2)碳纳米管弹性模量计算。将单壁碳纳米管看作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系统地计算了其独立的5个弹性模量随直径和手性的变化。发现其直径越小,弹性模量对直径和手性的依赖性越强,且各向异性越明显;随着直径的增大,弹性模量的各向异性逐渐消失,当直径足够大时候,碳纳米管退化成各向同性材料,弹性模量趋于石墨层的模量。这些结果拓展了前人的文献报道,提供了一个对单壁碳纳米管各向异性性质的完整理解。
(3)碳纳米管屈曲行为模拟。应用特征值屈曲计算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单壁和多壁碳纳米管临界压缩屈曲模态和临界压缩屈曲应变随其长径比的变化,发现相同长度的单壁碳纳米管承受临界压缩屈曲应变的能力有一个最优直径,处在该直径的单壁碳纳米管承受压缩屈曲应变的能力最强。还用一种附加阻尼的方法对单壁碳纳米管的弯曲屈曲行为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为相关分子动力学计算所验证。
(4)碳纳米管振动模态分析。应用特征值振动方法计算了单壁和多壁碳纳米管的各种振动模态,着重分析了多壁碳纳米管的“刚性”同轴振动模态(仅由范德华力决定的模态)。本文计算范围内碳纳米管的振动频率均在GHz以上,表明碳纳米管有望成为设计高频纳米器件的理想材料。
(5)碳纳米管拉曼活性模态计算。用特征值振动方法计算了单壁碳纳米管的拉曼模态,计算表明低阶拉曼模态与相关实验和理论报道相当吻合,尤其径向呼吸模态与前人第一原理计算结果高度一致,说明本文模型在拉曼模态计算方面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本文还对多壁碳纳米管的径向呼吸模态进行了详细预测,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存在与其层数相同阶数的径向呼吸模态,且其振动频率分别高于各层单壁碳纳米管径向呼吸模态的频率。
(6) Casimir力和静电力驱动下的GHz振动探讨。从多壁碳纳米管得到启发,抽象出双层同轴圆柱管模型,探讨了该模型在Casimir力和静电力作用下的振动特性,结果显示在纳米尺度该模型振动频率即可达到GHz以上,表明在纳米尺度GHz高频振动的普遍存在性。
|
|
|
|
1 |
黄明远,吕品,张培强,陈海波,龚兴龙;碳纳米管的抗弯刚度[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2 |
崔福斋,夏光睿,陈安;碳纳米管辐照损伤的计算机模拟[J];自然科学进展;2000年03期 |
3 |
孙明礼,成荣明,徐学诚,陈奕卫,李伟;碳纳米管对酚类物质的吸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4 |
陈玉莲,朱燕娟,薛新民,邓颖宇,张国富,李顺华,张海燕;水热法合成Ni(OH)_2/SiO_2催化剂制备碳纳米管:镍含量对碳纳米管管径和产率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2005年01期 |
5 |
黄明远;陈海波;吕计男;吕品;张培强;;一种用于碳纳米管模拟的分子结构力学方法(英文)[J];化学物理学报(英文版);2006年04期 |
6 |
常丽君;;碳纳米管中首次观察到场致发光[J];前沿科学;2010年04期 |
7 |
汪兆平,韩和相,李国华;碳纳米管的拉曼散射研究[J];光散射学报;1999年01期 |
8 |
解思深;超长定向碳纳米管列阵的制备取得突破性进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9年05期 |
9 |
詹业宏;碳纳米管的电子自旋共振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1999年05期 |
10 |
郭连权;碳纳米管的物性与应用[J];人工晶体学报;2002年02期 |
11 |
孙劲鹏,王太宏;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随机存储器[J];物理学报;2002年09期 |
12 |
;碳纳米管的危害——对人体危害可能强于石英粉末[J];中国科技信息;2003年18期 |
13 |
张晨利;沈惠申;;碳纳米管在简单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屈曲行为研究[J];力学季刊;2005年04期 |
14 |
伊爱娃;;科学视野[J];科学生活;2007年10期 |
15 |
李辰砂,刘海涛,邱成军,曹茂盛,张景东,卢伟哲,李志,梁吉;碳纳米管应用于聚合物抗静电纤维的研究[J];高技术通讯;2002年12期 |
16 |
曹培江,顾有松,刘飞,刘虹雯,张琦锋,王岩国,高鸿钧;碳纳米管阵列、捆束的三步升温工艺制备及其形貌与结构[J];物理学报;2004年03期 |
17 |
赵廷凯,柳永宁,朱杰武;气氛与压力对制取非晶碳纳米管的影响[J];科学通报;2004年23期 |
18 |
;碳纳米管收音机[J];新知客;2007年12期 |
19 |
戴闻;;利用碳纳米管中的自旋和轨道自由度[J];物理;2008年08期 |
20 |
群芳;;碳纳米管新技术有望永久保存数据[J];前沿科学;201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