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超混沌系统设计及其性能分析

唐洁  
【摘要】: 混沌是当今学术届普遍关注的前沿课题与学术热点,而超混沌系统的研究是在混沌系统基础上发展的一门新型学科,和混沌系统相比,超混沌系统具有更为复杂的动力学行为,系统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都大大增加。因此超混沌在工程应用上具有更广泛的价值。如近来研究表明,通常使用的低维的针对混沌信号的破译方法,如相空间重构、回归映象和非线性预测等方法很难破译超混沌加密的信号。因此,对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Lyapunov指数的超混沌系统的设计、实现及其特性研究等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 本文在混沌、超混沌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对超混沌信号的产生方法及其电路实现做了详细分析,论文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首先介绍混沌和超混沌系统的定义、基本特征和各种分析方法,同时对混沌、超混沌同步的基本方法、概念作简单阐述。基于对经典混沌、超混沌系统的分析研究,编制了分析混沌系统特性的程序,包括绘制相空间轨迹,绘制分岔图,求解Lyapunov指数等。 2.对统一化Lorenz混沌系统作详细分析,利用反馈控制方法构建了相应的四阶超混沌统一化Lorenz系统;对所设计的四阶超混沌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大量仿真实验,总结出利用正反馈由三阶混沌系统构建四阶超混沌系统的一种通用方法——正反馈控制法;对正反馈控制法的反馈形式以及反馈信号作用位置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通过对其他三阶混沌系统施加正反馈控制,验证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3.设计一种新的三阶混沌系统,利用上述的正反馈控制法设计出相应的四阶超混沌系统。对新构建的超混沌系统的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验证其超混沌性质,相空间轨迹分析,Lyapunov指数谱和分岔图分析等,仿真结果显示,系统的特性比较丰富。 4.设计并实现了超混沌电路,给出了超混沌电路的实验结果——各种状态下的相空间图;通过对实际电路参数的计算以及模型参数的理论分析,验证了实验结果与计算机仿真结果的一致性;该超混沌电路结构简单、参数容易调节,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丰富,易于观察,利于了解混沌、超混沌系统的特性,为超混沌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信号源。 5.对超混沌系统的同步特性也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采用多变量线性反馈的方法使超混沌系统实现了同步,为超混沌系统在保密通讯方面的应用作了准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鲍枫;刘鑫;贾懋珅;鲍长春;;音频信号的混沌特性分析[J];电讯技术;2011年07期
2 蒋飞;刘中;包伯成;胡文;;基于滤波同步的连续混沌调频信号窄带延迟技术[J];兵工学报;2011年06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昊;;混沌与Lyapunov指数[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2 金俐;张彦梅;王琪;陆启韶;;关于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Lyapunov指数计算的几个问题[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3 卢俊国;汪小帆;魏荣;王执铨;;用微弱局部反馈控制产生时空混沌[A];第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一)[C];2000年
4 杨岸龙;尹协振;;用FTLE和LCS表示圆盘起动涡环结构[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柳晓东;张瑞成;陈至坤;;轧机APC系统中出现的混沌现象及特性分析研究[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舒赛刚;任雪梅;陈杰;;模糊神经网络在混沌预测中的应用[A];第二十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2001年
7 蒋斌松;韩立军;贺永年;;时间序列Lyapunov指数的估算及预测[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5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05年
8 王峰;姬冰辉;李斗;;一种基于混沌理论的自相似业务流预测算法研究[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9 张庆虎;高普云;;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的故障诊断方法与进展[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10 吴勇军;朱位秋;;谐和与白噪声作用下两个耦合Duffing振子的概率为1渐近稳定性[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洁;超混沌系统设计及其性能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2 徐兰;法向Lyapunov指数与渐进稳定的吸引子[D];苏州大学;2004年
3 杨铭;直流PWM调速系统的混沌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4 郝丽丽;超混沌五阶自治电路的分析及保密通信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张伟伟;基于最大Lyapunov指数的分数阶R(?)ssler系统的混沌现象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任志军;从时序中计算高阶Lyapunov指数及其在研究脑电高维混沌中的应用[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7 蒋国庆;混沌理论用于经济预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8 杨向锋;混沌在水中目标识别中的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9 许佳;渤海赤潮随机非线性动力学研究与随机回归分析[D];天津大学;2005年
10 郭伯和;油水两相流流型的混沌时间序列分析[D];天津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