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复合玻璃纤维增强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性能研究

史丽远  
【摘要】: 用复合玻璃纤维增强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高强高效的加固新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本文开展了用复合玻璃纤维增强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性能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建立了该类加固梁的有关粘结性能、抗弯抗剪性能和疲劳性能的分析方法。研究内容包括: (1)研究了正拉、双剪、弯拉三种受力状态下的静载粘结性能。分析了混凝土强度等级、纤维布粘贴层数及粘结长度等因素对其正拉粘结强度、粘结有效长度和承载能力的影响;分析了纤维布的拉应变及平均剪应力的分布规律,得到有效粘结长度及弯拉破坏时纤维布的最大应变,提出了抗剪粘结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非完全粘结和重复载荷作用的粘结性能试验,提出了非完全粘结情况下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2)研究了复合玻璃纤维增强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和加固效果。分析了复合玻璃纤维增强布对加固梁的承载力、刚度及裂缝分布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梁配筋率及粘贴纤维量对抗弯加固效果的影响;提出了纤维布的设计应变取值和抗弯加固设计公式。 (3)研究了复合玻璃纤维增强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和加固效果。分析了不同包裹方式、不同纤维布粘贴量对抗剪加固效果的影响;提出了纤维布的设计应变取值和抗剪加固设计公式。 (4)采用有限元模型模拟加固梁的加载全过程,建立了用复合玻璃纤维增强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有限元建模关键技术,有限元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5)研究了在常幅疲劳载荷作用下复合玻璃纤维增强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疲劳性能。分析了加固梁的跨中挠度和疲劳裂缝的变化规律,建立了这些参数与载荷水平和载荷循环次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获得了疲劳抗弯刚度降低系数的表达式;得到了载荷水平、载荷循环次数之间的回归曲线;分析了复合玻璃纤维布对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加固效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华;张鹏;邓朗妮;;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及应用[J];建筑科学;2010年07期
2 尚守平,曾令宏,戴睿;钢丝网复合砂浆加固RC梁二次受力受弯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5年05期
3 张峰;;粘贴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山西建筑;2010年18期
4 蔺新艳;曹双寅;黄凤霞;;外贴纤维加固梁CFRP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8年07期
5 王先华;彭晖;;预应力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挠度计算方法[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0年02期
6 彭晖;张建仁;尚守平;;预应力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二次受力性能研究[J];工业建筑;2011年03期
7 刘新生;陈伟娟;;碳纤维在钢筋混凝土梁抗弯加固设计中的应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01期
8 章春娣;;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在低强度梁体结构中的应用浅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7年11期
9 邓卓毅;;某钢筋混凝土梁裂缝分析与加固研究[J];山东建材;2006年04期
10 卢亦焱,吴涛,高菊英,李霆,罗南霞;粘结型钢加固技术在工程结构改造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2005年10期
11 李俊;;FRP片材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延性分析[J];山西建筑;2006年14期
12 顾艳阳;吴晓东;;体外预应力加固低强度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试验分析[J];工业建筑;2006年S1期
13 季荣华;;预应力加固低强度混凝土梁的性能研究[J];工程与建设;2007年06期
14 何世钦;贡金鑫;;钢筋混凝土梁中锈蚀钢筋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15 李华涛;谢卫红;李江;刘胡行男;;CFRP加固技术对RC梁抗爆性能的影响[J];广东建材;2007年09期
16 赵占吉;张绍武;;钢筋混凝土梁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J];山西建筑;2007年31期
17 李华涛;谢卫红;李江;刘胡行男;;CFRP加固技术对RC梁抗爆性能的影响[J];山东建材;2007年05期
18 陈华;张鹏;邓朗妮;;预应力CFRP加固技术的研究及工程应用[J];混凝土;2010年06期
19 田新;;浅谈高强钢绞线——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J];江苏建筑;2006年S1期
20 赵占吉;李闯;田俊波;;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梁[J];山西建筑;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晓宇;华玉;刘廷权;;FRP加固T形混凝土梁的现状与设想[A];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第十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贺小岗;江见鲸;王际芝;沈赤;;钢筋混凝土集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学会学术报告会论文集(4)[C];1989年
3 张炎圣;陆新征;江见鲸;;钢筋混凝土梁落锤实验有限元模拟与分析[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罗竟宁;顾慧娟;;钢筋混凝土梁粘钢补强试验研究[A];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适用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1年
5 谢靖中;李国强;江欢成;王国俭;;钢筋混凝土梁的非线性均质材料本构等效[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6 许平;姚谏;;钢筋混凝土梁表层嵌贴FRP抗剪加固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夏;李晨光;刘航;;碳纤维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A];第五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阎西康;赵少伟;王铁成;;腐蚀后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9 王秀哲;吴二军;;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延性评估[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10 周献祥;王咏梅;;位移控制的钢筋混凝土梁允许跨高比计算公式[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丽远;复合玻璃纤维增强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2 万海涛;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抗震性能试验及其基于变形性能的参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蒋元平;CFRP加固RC梁变形性能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张永利;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粘结性能及承载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蔡新华;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耐久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赵卫国;公路钢筋混凝土梁桥的病害分析与受损后承载能力计算[D];长安大学;2007年
7 徐锋;复杂应力状态下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牟晓光;高强预应力钢筋粘结性能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戎贤;高强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天津大学;2005年
10 杨萌;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增强、增韧机理及基于韧性的设计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成建;局部粘结退化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及变形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邹兰林;RC梁的碳纤维板抗弯加固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3 赵丹丹;碳纤维布及高强钢绞线网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4 马继成;受损钢筋混凝土梁式桥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郭智峰;钢管约束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节点力学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6 赵华玮;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7 吴晓帆;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宋嘉文;荷载和氯离子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性能退化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燕伟;钢筋混凝土梁裂缝宽度的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10 李岩岩;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力与破坏模式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飞燕;我省首个减震加固技术研发中心揭牌[N];四川日报;2011年
2 朱宏;浅析钢筋混凝土梁裂缝成因及处理方法[N];晋中日报;2011年
3 刘航;高强非金属纤维加固技术[N];科技日报;2001年
4 王金普;湿性地基填筑加固技术[N];中华建筑报;2002年
5 梁雪锋;如何提高公路桥梁加固技术[N];贵州民族报;2008年
6 陈金昌 钟雪华 金灿华;碳纤维结构加固技术在旧房改建中的应用[N];中华建筑报;2006年
7 ;抗震“绷带”在日兴起,建筑支柱内伤也不会倒[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本报记者  贺慧宇;新型“绿色”加固技术 让历史风貌建筑重焕光彩[N];中国建设报;2006年
9 吴楠特约记者 王颖奇;医治码头杂症 服务行业发展[N];中国交通报;2008年
10 顾明;混凝土水下修补加固技术获重大突破[N];中国水利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