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落架缓冲系统特性及其半主动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
飞机在着陆撞击和不平坦的跑道上高速滑跑时会产生较大载荷。为了有效避免载荷过大,现代飞机的起落架都装有缓冲系统。起落架缓冲系统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起落架结构强度、飞机安全和乘坐舒适性。
与被动控制方法相比,半主动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外界激励适时改变系统参数,可以满足高效减震的需要;同全主动控制相比,控制性能接近且不需要外界动力源,因而结构更简单,性能更稳定、安全。本文采用试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起落架缓冲系统特性及其半主动控制技术研究。
设计并建造了一座可应用小型飞机起落架的研究性落震试验台,与一般验证性的落震试验台不同,部分结构采用了特殊设计,能有效减少落震过程的摩擦力及间隙振动;建立了更为完备的起落架落震试验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编制了相关软件程序,进行落震试验研究。
针对起落架落震试验工况,建立了起落架缓冲系统数学模型,设计相关试验装置,对模型中的气体多变指数、缓冲器轴向摩擦力、油孔流量系数及轮胎力进行了试验研究,以期获得进一步的认识。基于所建模型,进行了落震试验仿真,通过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起落架半主动控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对其控制执行元件的研究。本文选择高速开关阀作为起落架半主动控制的执行元件,建立了高速开关阀非线性数学模型,并设计相关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校验。
设计并建立了基于并联组合高速开关阀的起落架半主动控制试验装置,设计了基于加速度信号反馈的PD控制算法,进行了半主动控制落震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并联组合高速开关阀的半主动控制方案具有可行性,可以适用于小飞机的前起落架,但其流量调控范围仍然偏小,对于像主起落架那样在缓冲过程中流量较大的应用场合有一定局限性。
通过仿真对半主动控制律进行研究,分别采用了参数模糊整定PD控制器、基于模型的PD控制器以及基于模型的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器。结果表明:基于模型的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器的控制效果更好。
|
|
|
|
1 |
史海文,张大千;在落震试验中起转和回弹载荷的模拟情况对试验结果的影响[J];航空学报;2001年01期 |
2 |
齐丕骞,史惟琦,戚志民,史庆起;起落架落震试验中的仿升动力模拟[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2年S1期 |
3 |
牟让科,齐丕骞,吴启荣,彭宗梁;一种自适应双腔缓冲器动力特性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1年S1期 |
4 |
倪学仁;起落架落震试验的数字模拟方法[J];航空学报;1990年11期 |
5 |
史海文,杨树勋,傅永宏,张大千;落震试验机轮水平载荷测量方法的改进[J];飞机设计;2002年03期 |
6 |
张志林,苏开鑫;飞机起落架着陆撞击动力分析[J];洪都科技;2000年02期 |
7 |
毛雅丽,岳玉梅,姜勃;落震试验测试系统的研制方案[J];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
8 |
史海文,杨树勋,张大千,傅永宏;某歼击机前起落架着陆瞬间有关参数的试验研究[J];航空学报;2003年06期 |
9 |
史海文,邢誉峰,傅永宏,张大千;飞机起落架机轮水平载荷的测量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7期 |
10 |
陈颖;;飞机起落架机轮落震试验伺服系统的设计[J];液压与气动;2006年01期 |
11 |
史海文,张大千,杨树勋;摇臂式、支柱式起落架起转、回弹载荷系数的落震试验研究[J];飞机设计;2000年01期 |
12 |
于治会;一种跌落冲击台的设计原理[J];强度与环境;2000年03期 |
13 |
张志林,苏开鑫;飞机起落架着陆撞击动力分析[J];力学季刊;1999年04期 |
14 |
赵志明;庄茁;王成波;;飞机起落架落震试验数值模拟[J];飞机设计;2007年04期 |
15 |
薛彩军;戚文刚;聂宏;;飞机起落架落震试验测控系统开发与应用(英文)[J];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2011年02期 |
16 |
张大千,吕伟;起落架落震试验测试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17 |
岳玉梅;秦政琪;邹爱丽;;起落架落震试验测试系统的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年12期 |
18 |
王海涛;李成行;;运输类飞机起落架落震试验适航条款更改及分析[J];航空工程进展;2010年04期 |
19 |
薛彩军;张莉;张明;聂宏;;海鸥300飞机起落架着陆动力学试验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
20 |
史海文;摇臂式、支柱式起落架缓冲参数的研究[J];航空学报;1987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