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方位和大失准角下的捷联惯导初始对准算法研究
【摘要】:
惯性导航系统具有完全自对准的特点,其初始对准精度和对准时间直接影响惯性导航系统的工作精度和反应时间。因此,对准精度和对准速度是惯性导航初始对准中的两个重要指标。论文对进一步提高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初始对准精度和速度的方案和算法进行研究,对提高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针对捷联惯导系统静基座对准时可观测性差的特点,提出了连续旋转方位轴式的初始对准方案。采用分段定常系统可观测性分析理论和奇异值分解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角运动对系统可观测性的影响,并定量地比较了不同对准方式中的系统状态的可观测度。在粗对准后失准角为小角量的情况下,进行了不同对准方式的仿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旋转方位轴式初始对准对方位失准角的估计精度较二位置对准方式提高了一倍。
为减少对准时间,论文提出了捷联惯导系统直接在大失准角下的初始对准方案,研究了适用于大失准角对准中的非线性误差模型和滤波算法。根据捷联惯导系统在大失准角下的姿态误差方程,推导了基于加性四元数的系统误差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误差模型适用于三个失准角都为大角度的初始对准系统。针对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初始对准中的线性观测方程提出了简化的平淡卡尔曼滤波(UKF)算法,并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进行了初始对准仿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UKF的收敛速度和精度均好于EKF。
在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的基础上,论文采用分布式系统结构设计开发了捷联惯导初始对准仿真软件,为捷联惯导初始对准方案的研究、验证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和环境。
|
|
|
|
1 |
赵忠;惯性平台测漂对准的一种新方案[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
2 |
王丹力,张洪钺;几种可观性分析方法及在惯导中的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3 |
陈兵舫,张育林,赵华丽;INS/GPS/Odometer组合系统初始对准及自适应联合滤波[J];宇航学报;2001年06期 |
4 |
周丽弦,崔中兴;系泊状态下舰载导弹自主式初始对准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5 |
王新龙,申功勋;一种快速精确的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方法研究[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3年05期 |
6 |
张红梅,邓正隆;一种新的惯性导航初始对准滤波方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5年01期 |
7 |
缪玲娟,田海;车载激光捷联惯导系统的快速初始对准及误差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8 |
刘立恒,邓正隆;惯导系统初始对准的H_∞滤波器设计[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3年01期 |
9 |
聂莉娟,吴俊伟,田炜;H_∞滤波及其在惯导初始对准中的应用[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3年06期 |
10 |
陈兵舫,张育林,杨乐平;H~∞鲁棒滤波在惯导初始对准中的应用[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0年04期 |
11 |
柴卫华,沈晓蓉,张树侠;船用捷联惯导系统解析粗对准的误差分析[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
12 |
吴向东;采用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战术导弹初始对准误差分离方法研究[J];现代防御技术;2000年03期 |
13 |
王新龙,申功勋,何乃刚;带模型误差系统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在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1年03期 |
14 |
王立冬,蔡玲,鲁军;车载捷联惯导系统静止条件下的初始对准方法研究[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4年02期 |
15 |
王直;王艳华;刘波;;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惯性导航初始对准[J];舰船科学技术;2007年02期 |
16 |
郭美凤,杨海军,滕云鹤,章燕申;激光陀螺惯导系统扰动基础上的初始对准[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17 |
缪玲娟,沈军,刘伟,杨勇;车辆运动状态下SINS的初始对准技术(英文)[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2年03期 |
18 |
杨亚非,谭久彬,邓正隆;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技术综述[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2年02期 |
19 |
刘志俭,胡小平,贺汉根;GPS定姿系统/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组合技术研究[J];航天控制;2003年01期 |
20 |
高申翔,舒晓武,牟旭东,刘承;μ检验法测量陀螺阈值[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4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