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气流激振力作用下转子系统稳定性分析

杨喜关  
【摘要】: 微型发动机转子转速高,自身结构轻,发动机叶轮上的相对气动负荷大,叶轮偏心引起的气流激振力的影响相对较大;同时,对于转子的工作转速约为40万转/分左右微型发动机,氮化硅微型陶瓷滚珠轴承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使用要求,为简化结构,需要采用气体轴承来支承。所以有必要分别对叶轮偏心气流激振、气体轴承气膜力及气体轴承气膜力与气流激振力相互耦合作用对转子系统的影响进行相应的研究。本文针对上述三种情况,开展了如下的研究工作: 第一,建立Alford力作用下转子运动稳定性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分别建立了单盘(压气机)转子系统和压气机与涡轮同轴的双盘转子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利用Runge-Kutta法数值仿真得到系统的振动响应,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平衡量、转速、支承刚度、阻尼、转轴跨度、圆盘位置及静偏心对气流激振力作用下的单盘(压气机)转子系统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压气机和涡轮共同处于同一转子上的系统,在气流激振力的作用下系统运动较为复杂,通过一定措施调整两盘上的气流激振力的大小,有可能保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第二,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可压缩流体的雷诺方程,通过算例验证了求解方法和程序的正确性。通过求解瞬态雷诺方程,得到任意时刻的气膜力;建立了气体轴承—转子系统的力学模型,利用Runge-Kutta法进行耦合求解。通过时间波形图、轴心轨迹图、频谱图、庞加莱图和分岔图,利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研究了普通圆柱径向动压气体轴承支承下的转子系统的非线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转速和不平衡量对气体轴承支承下的转子系统的非线性特性有较大的影响,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出现周期、拟周期和混沌多种运动状态。 第三,对气流激振力和气体轴承力二者耦合作用下的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分岔特性做了初步分析,主要研究了Alford力的大小对系统响应分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的气流激振刚度会导致系统进入混沌运动状态,并可能导致系统运动失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沈义俊;;高速冲击转子临界转速的传递矩阵分析[J];矿山机械;1993年12期
2 沈松,郑兆昌,应怀樵;非对称转子-轴承-基础系统的非线性振动[J];振动与冲击;2004年04期
3 夏文静,傅行军;小波变换在转子动静碰摩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汽轮机技术;2005年03期
4 郑水英,马振飞;被动式电磁阻尼器特性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6期
5 王仲生;黎伟;;发动机转子系统早期故障特征提取方法[J];推进技术;2006年02期
6 于德介;陈淼峰;程军圣;杨宇;;基于EMD的奇异值熵在转子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振动与冲击;2006年02期
7 焦映厚;李明章;陈照波;;不同油膜力模型下转子-圆柱轴承系统的动力学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8 贺少华;吴新跃;;一种转子系统冲击响应的计算方法—平均速度Newmark-Riccati传递矩阵法[J];应用力学学报;2010年04期
9 张文;;多自由度转子系统的干摩擦失稳[J];振动工程学报;1988年03期
10 李建国;朱均;虞烈;;多个滑动轴承支承的转子系统稳定性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1990年03期
11 祝长生;冯心海;;挤压油膜阻尼器结构可靠性试验研究[J];机械强度;1990年04期
12 钱家德;非线性弹性支承转子系统动力特性分析[J];力学与实践;1991年06期
13 朱美玲,赵淳生,汪风泉;电磁力控制柔性转子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研究[J];应用科学学报;1996年03期
14 尹承丽,胡茑庆,温熙森;关联维数在转子系统状态监测应用时参数选择的实验研究[J];火力与指挥控制;1998年03期
15 郭增林,虞烈,朱均;外阻尼作用下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稳定性区域形态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8年03期
16 陈安华,朱萍玉,钟掘;转子系统动静件径向摩擦的振动特征[J];湘潭矿业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17 张功学,朱均,徐华,马希直;单圆盘转子系统动力可靠性理论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1年01期
18 钱家德;弹性支承有间隙的复合转子系统的混沌特性[J];力学与实践;2001年02期
19 任兴民,秦卫阳,段向春,杨文献;悬臂转子-CSFDB系统振动主动控制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2年S1期
20 李剑中,杨秀宽,黄洪钟,冯刚,李国栋;单圆盘转子系统模糊动力可靠性设计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清凯;董霄;孙伟;罗忠;;两类不对中转子系统的有限元建模及其振动分析[A];第9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ROTDYN'2010论文集[C];2010年
2 赵广;刘占生;王永亮;陈锋;;不同类型联轴器对转子系统临界转速影响理论与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3 孙保苍;周传荣;;转子系统运行稳定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A];华东五省振动工程学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4 孟泉;;一般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的Hopf分岔[A];2003大型发电机组振动和转子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虞烈;谢友柏;;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A];第五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2年
6 罗跃纲;张松鹤;杜元虎;闻邦椿;;转子系统碰摩故障诊断研究[A];第八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7 徐华;孙铁绳;陈刚;;挤压油膜阻尼器对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的影响[A];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三)[C];2006年
8 祝长生;;非旋转型电涡流阻尼器转子系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雷;郑七振;陈巍巍;林立;林建中;卢莎;邵亚声;;核电百万千瓦级汽轮发电机转子系统的模拟试验台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马震岳;宋志强;;考虑不平衡电磁拉力的偏心转子非线性振动分析[A];水电设备的研究与实践——第十七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晓春;可倾瓦轴承—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与主动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张昆鹏;转子系统的降维及非线性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施俊侠;工作转速下大型转子系统碰摩二次故障耦合振动特性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继燕;SFD-滑动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分析与优化[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5 竺致文;用形状记忆合金对转子系统进行主动控制[D];天津大学;2003年
6 于洪洁;多自由度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数值分析及混沌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7 成玫;转子—轴承—密封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崔亚辉;齿轮—转子—滑动轴承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理论和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许怀锦;转子—箔片轴承系统动力学特性理论及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杨昌昊;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机械故障智能诊断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依;叶轮机械含裂纹叶片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07年
2 孙红岩;利用有限元进行转子系统的动力学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3 王俊茹;主动式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控制方法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4 李杰;密封及转子系统动力特性研究及稳定性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5 陈淼峰;基于EMD与支持向量机的转子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6 余正丰;非线性转子系统的不平衡量识别[D];浙江大学;2007年
7 李东;转子系统若干故障问题的非线性及可靠性分析[D];东北大学;2008年
8 张茉;转子系统振动故障的诊断方法及时频分析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9 韩放;复杂转子系统若干动力学特性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10 杨喜关;气流激振力作用下转子系统稳定性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武平乐;洛阳与西安交大进行科技合作[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2 记者 陈建强 通讯员 孙卫军;大型旋转机械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成果丰硕[N];光明日报;2003年
3 姚宗;海关总署微调《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N];国际商报;2008年
4 武平乐;市政府与西安交大签订工作会商制度协议[N];洛阳日报;2007年
5 张恒瑞;将“知识产权保护网工程”向纵深推进[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