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激振力作用下转子系统稳定性分析
【摘要】:
微型发动机转子转速高,自身结构轻,发动机叶轮上的相对气动负荷大,叶轮偏心引起的气流激振力的影响相对较大;同时,对于转子的工作转速约为40万转/分左右微型发动机,氮化硅微型陶瓷滚珠轴承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使用要求,为简化结构,需要采用气体轴承来支承。所以有必要分别对叶轮偏心气流激振、气体轴承气膜力及气体轴承气膜力与气流激振力相互耦合作用对转子系统的影响进行相应的研究。本文针对上述三种情况,开展了如下的研究工作:
第一,建立Alford力作用下转子运动稳定性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分别建立了单盘(压气机)转子系统和压气机与涡轮同轴的双盘转子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利用Runge-Kutta法数值仿真得到系统的振动响应,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平衡量、转速、支承刚度、阻尼、转轴跨度、圆盘位置及静偏心对气流激振力作用下的单盘(压气机)转子系统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压气机和涡轮共同处于同一转子上的系统,在气流激振力的作用下系统运动较为复杂,通过一定措施调整两盘上的气流激振力的大小,有可能保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第二,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可压缩流体的雷诺方程,通过算例验证了求解方法和程序的正确性。通过求解瞬态雷诺方程,得到任意时刻的气膜力;建立了气体轴承—转子系统的力学模型,利用Runge-Kutta法进行耦合求解。通过时间波形图、轴心轨迹图、频谱图、庞加莱图和分岔图,利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研究了普通圆柱径向动压气体轴承支承下的转子系统的非线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转速和不平衡量对气体轴承支承下的转子系统的非线性特性有较大的影响,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出现周期、拟周期和混沌多种运动状态。
第三,对气流激振力和气体轴承力二者耦合作用下的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分岔特性做了初步分析,主要研究了Alford力的大小对系统响应分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的气流激振刚度会导致系统进入混沌运动状态,并可能导致系统运动失稳。
|
|
|
|
1 |
沈义俊;;高速冲击转子临界转速的传递矩阵分析[J];矿山机械;1993年12期 |
2 |
沈松,郑兆昌,应怀樵;非对称转子-轴承-基础系统的非线性振动[J];振动与冲击;2004年04期 |
3 |
夏文静,傅行军;小波变换在转子动静碰摩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汽轮机技术;2005年03期 |
4 |
郑水英,马振飞;被动式电磁阻尼器特性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6期 |
5 |
王仲生;黎伟;;发动机转子系统早期故障特征提取方法[J];推进技术;2006年02期 |
6 |
于德介;陈淼峰;程军圣;杨宇;;基于EMD的奇异值熵在转子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振动与冲击;2006年02期 |
7 |
焦映厚;李明章;陈照波;;不同油膜力模型下转子-圆柱轴承系统的动力学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8 |
贺少华;吴新跃;;一种转子系统冲击响应的计算方法—平均速度Newmark-Riccati传递矩阵法[J];应用力学学报;2010年04期 |
9 |
张文;;多自由度转子系统的干摩擦失稳[J];振动工程学报;1988年03期 |
10 |
李建国;朱均;虞烈;;多个滑动轴承支承的转子系统稳定性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1990年03期 |
11 |
祝长生;冯心海;;挤压油膜阻尼器结构可靠性试验研究[J];机械强度;1990年04期 |
12 |
钱家德;非线性弹性支承转子系统动力特性分析[J];力学与实践;1991年06期 |
13 |
朱美玲,赵淳生,汪风泉;电磁力控制柔性转子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研究[J];应用科学学报;1996年03期 |
14 |
尹承丽,胡茑庆,温熙森;关联维数在转子系统状态监测应用时参数选择的实验研究[J];火力与指挥控制;1998年03期 |
15 |
郭增林,虞烈,朱均;外阻尼作用下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稳定性区域形态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8年03期 |
16 |
陈安华,朱萍玉,钟掘;转子系统动静件径向摩擦的振动特征[J];湘潭矿业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
17 |
张功学,朱均,徐华,马希直;单圆盘转子系统动力可靠性理论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1年01期 |
18 |
钱家德;弹性支承有间隙的复合转子系统的混沌特性[J];力学与实践;2001年02期 |
19 |
任兴民,秦卫阳,段向春,杨文献;悬臂转子-CSFDB系统振动主动控制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2年S1期 |
20 |
李剑中,杨秀宽,黄洪钟,冯刚,李国栋;单圆盘转子系统模糊动力可靠性设计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