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子空间算法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与在线监测研究

张家滨  
【摘要】: 结构模态参数识别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传统的识别算法利用激励和响应信号之间的关系进行参数识别。许多大型工程结构在进行测试过程中无法得到激励信息,因此单独利用响应信号进行分析识别的算法越来越得到重视。本文在随机子空间算法的基础之上,针对环境激励条件下的模态参数识别与结构检测,进行了深入了研究,具体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1)文章首先讨论了随机子空间算法的具体识别过程,详细分析了不同加权模式以及在不同噪声影响下,算法的识别精度以及运算稳定性。 2)在随机子空间算法的基础之上,发展实时的在线算法。基于矩阵空间的性质,把将来行空间到过去行空间的投影展开为一种用于跟踪的修改递推模式。通过投影逼近子空间跟踪算法,不断跟踪计算投影的左奇异值向量,再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系统的模态参数,最后用悬臂梁作为实验模型,通过不断改变系统激励的频带范围,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只要选取适当的衰减系数,方法就可以既保证一定的识别精度,又具有良好的跟踪特性。 3)分析了盲信号分析原理与振动响应信号之间的关系,运用盲分离原理分离各阶模态响应信号。为了提高其分离精度,将EMD分解后的模式分量作为参考量,求取模式分量和白化信号之间的协方差矩阵,通过将不同时滞下的对协方差矩阵联合对角化,得到解混矩阵,优化了整个分离过程,更好的分离各阶模态响应。分离的同时,刚好修正EMD分解过程中的边缘效应,而且保留了EMD分解分析非稳态信号的特点,使得整个分离算法有了更好的适应性。同时在此基础之上,利用随机子空间在线算法,实时分析分离后的各阶模态响应,由于带入数据维数的降低,计算效率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4)将时域的随机子空间算法扩展到频域,利用互功率谱矩阵前后时刻的关系得到频域下的子空间识别算法,由于工程上对参考点的限制,在算法的基础之上推导了单参考点以及局部参考点的频域子空间算法,增强了算法的适应性,同时利用频域子空间算法不依赖频率间隔的特性,利用局部功率谱峰值数据完成参数识别,大大提高了算法的效率,同时算例显示算法依然具有较好的识别精度。 5)利用在线随机子空间算法,采用基于曲率振型的损伤识别方法,实现环境激励下的结构在线监测,然后利用遗传算法,基于二重编码的方式,给出了在实验点受限时,进行优化选点的方法,达到优化布置传感器的目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六政;;协方差驱动随机子空间算法的梁桥模态参数识别[J];四川建筑;2010年06期
2 欧阳普仁,杨叔子,谢月云,杨克冲;时域模态参数识别法的改进及实验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3 邹经湘;黄敦朴;;结构模态参数识别讲座[J];振动与冲击;1985年01期
4 于开平,邹经湘,杨炳渊;模态参数识别的小波变换方法[J];宇航学报;1999年04期
5 赵永辉,于开平,邹经湘;利用ARV模型识别水轮机轴系模态参数[J];机械强度;2000年03期
6 蔡则彪;一种现场模态参数识别的时域方法[J];振动工程学报;1988年02期
7 廖伯瑜;郑万平;;模态参数识别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法[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1989年04期
8 曾丁;梁成;;由框架结构位移传递函数识别模态参数的方法[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9 金咸定;李军毅;张世联;;Ibrahim时域法在船体振动模态参数识别中的初步应用[J];振动与冲击;1984年03期
10 廖伯瑜;郑万平;;模态参数识别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法[J];振动与冲击;1986年04期
11 冯文琴;张培强;;门架随机减量—Ibrahim时域法的模态参数识别[J];振动与冲击;1987年02期
12 雷继尧,蒋和生;全相干多点随机激励下的模态参数识别[J];振动工程学报;1989年03期
13 徐长生,肖汉斌,张志伟;箱形梁的模态参数识别[J];工程机械;1993年03期
14 唐世振;蒋济同;;MATLAB环境下ITD法识别模态参数的编程实现[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年06期
15 漆桂芬;;模态参数识别技术及设备——结构动力分析技术的新发展[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1984年02期
16 彭晓洪;丁锡洪;周建功;;用模态参数识别结果对实际结构有限元动力模型的修正[J];振动与冲击;1984年03期
17 吴智丰;邹经湘;黄敦朴;;结构模态参数识别讲座[J];振动与冲击;1985年02期
18 梁成;;多自由度系统的参数识别[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86年02期
19 阎以诵;靳晓雄;金海良;;专用起重机塔架自振特性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1期
20 熊红霞;刘沐宇;刘可文;;基于奇异值分解和小波分析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昌;顾培英;汤雷;;基于移动附加质量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2 张明星;柳亦兵;辛卫东;;基于时域方法的核电站沸水反应堆试验模态参数识别[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吕中亮;杨昌棋;唐亮;;多点激励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及其噪声影响研究[A];重庆力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邓兆祥;何渝生;;利用差分方程辨识汽车构件模态参数的新方法[A];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一届二次年会论文集[C];1991年
5 姜保宋;周志勇;;几种气动导数识别方法的比较[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册)[C];2007年
6 王慧;刘正士;;基于HHT方法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许光辉;;多个窄带干扰抑制的子空间算法[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王梅;;模态参数识别与地面共振试验在飞机地面振动试验中的互补[A];中国航空结构动力学专业组第十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周友明;孙勇军;;基于小波奇异值分解的颤振飞行试验数据处理方法研究[A];第十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罗光坤;;基于时频分析的模态参数识别研究[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家滨;基于子空间算法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与在线监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2 孙鑫晖;频域模态参数识别研究及其软件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禹丹江;土木工程结构模态参数识别[D];福州大学;2006年
4 陈为真;大型结构振动信号处理与模态参数识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童若飞;空间结构模态识别与实测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包兴先;基于模型定阶和信号消噪的海洋平台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章国稳;环境激励下结构模态参数自动识别与算法优化[D];重庆大学;2012年
8 代煜;基于小波变换的线性及弱非线性结构动力学系统辨识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王学敏;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桥梁监测信号分析与处理和时变模态参数识别[D];中南大学;2008年
10 何启源;基于现代时频分析的环境激励模态参数识别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年秋华;储液罐平台的模态参数识别[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罗奎;基于自然激励技术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郭明龙;基于时频分析的应变模态参数识别[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张莹;钢管桁架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伍特辉;声激励下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的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6 林裕裕;基于输出的海洋平台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孟凡通;基于模糊聚类的密集模态参数识别方法研究及实现[D];燕山大学;2012年
8 韩杰;基于传递率的工作模态参数识别方法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9 朱添丰;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钢管系杆拱桥模态参数识别与模型修正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刘珍;基于振动信号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与损伤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版编辑 唐克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陈家军 本报记者 汪栋;科学评估地下水系统的模拟技术[N];中国水利报;2006年
2 ;机器人除杂草先修分类课[N];大众科技报;2003年
3 张宗春;交换机的监控和管理[N];计算机世界;2002年
4 记者 刘布阳 胡颂平;坝陵河特大桥梁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验收鉴定[N];中国交通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