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蓝藻藻蓝蛋白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摘要】:机械和人工打捞已成为治理蓝藻的重要应急措施,但打捞上岸的蓝藻处置不当会造成二次污染。本研究以打捞蓝藻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为目标,开展蓝藻藻蓝蛋白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技术研究。目前,藻蓝蛋白类荧光试剂被国外垄断,进口价格极为昂贵,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藻蓝蛋白类荧光试剂生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冻融的方法对蓝藻进行破壁。研究了冻融次数、冻融介质以及不同原料状态对藻蓝蛋白纯度和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以藻泥提取藻蓝蛋白,以水为介质冻融两次为最佳破壁条件。所得藻蓝蛋白纯度为0.24,得率为0.90%。
分别采用不同孔径及不同压力条件过滤,絮凝的方法提取藻蓝蛋白。研究了过滤孔径、絮凝剂加入量以及絮凝藻液比对藻蓝蛋白纯度和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滤法不适合去除藻渣;聚合氯化铝絮凝除藻效果明显。最佳絮凝条件为:藻液比1:6(蓝藻干物质含量为0.95%),藻水中聚合氯化铝浓度0.75%。此时,藻蓝蛋白纯度为0.31,浓度为0.19mg/mL,得率为0.79%。
为了进一步纯化藻蓝蛋白,先后采用盐析、双水相萃取和透析的方法,研究了硫酸铵饱和度、盐析步骤对藻蓝蛋白纯度和得率的影响;研究了双水相萃取体系、聚乙二醇浓度、磷酸钾盐浓度对藻蓝蛋白纯度和回收率的影响;以及透析袋截留分子量对藻蓝蛋白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0%-50%两步盐析的方法得到了纯度为2.23的藻蓝蛋白,得率为0.64%;在藻蓝蛋白萃取体系中,保持聚乙二醇(分子量为2000)与磷酸钾盐浓度均为14%,藻蓝蛋白纯度可提高至3.90,回收率为91.26%,最适合萃取纯化藻蓝蛋白;两步盐析后的藻蓝蛋白经截留分子量为100KDa的透析袋透析纯度可达4.20。经过两步盐析、透析和双水相萃取获得了最高纯度为4.60的藻蓝蛋白,符合国际公认的荧光试剂级藻蓝蛋白纯度标准(4.0)。
在藻蓝蛋白稳定性研究中,比较了不同试剂条件下藻蓝蛋白色素的衰减特征。在含有0.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0.002mol/L氯化钠,0.001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pH 6.8的溶液中,4℃遮光条件下,30天后藻蓝蛋白色素残存率高达91%,稳定性良好,适合长期储存。
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藻蓝蛋白提取纯化的工艺流程。采用“冻融,絮凝,两步盐析,透析和双水相萃取”的提取工艺可以高效、简便提取及纯化藻蓝蛋白。为蓝藻资源高价值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技术及工艺。
|
|
|
|
1 |
林红卫,覃海错,伍正清,黄文榜,梁宏;钝顶螺旋藻中藻蓝蛋白提取纯化新工艺[J];精细化工;1998年01期 |
2 |
关燕清,徐和德,郭宝江;光固定化藻蓝蛋白对体外肝癌细胞7402的抑制作用[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0年06期 |
3 |
郑江,许秀美,王文星,黄水英;红毛藻藻蓝蛋白的提取方法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3年04期 |
4 |
张成武,曾昭琪,张嫒贞;钝顶螺旋藻藻胆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理化特性[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6年02期 |
5 |
孟春晓;高政权;;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提取和纯化工艺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年09期 |
6 |
汪兴平;谢笔均;潘思轶;陈德文;赵利霞;;葛仙米藻蓝蛋白抗氧化作用研究[J];食品科学;2007年12期 |
7 |
白凤霞;王飞;;螺旋藻直线型突变株(Sp-Dz)藻蓝蛋白的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的研究[J];现代化工;2008年S2期 |
8 |
张厚森,马海乐;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的稳定性试验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年03期 |
9 |
丁文杰;岳思君;郭伟;秦韶燕;贾士儒;;发状念珠藻不同细胞破碎方法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9年11期 |
10 |
林红卫,梁宏;钝顶螺旋藻中藻胆蛋白体的分离纯化[J];广西化工;2002年01期 |
11 |
张少斌;王瑾;马镝;吴雷;张英娇;;天然食用色素藻蓝蛋白的稳定性研究[J];食品科技;2007年06期 |
12 |
刘杨;王雪青;赵培;庞广昌;;水提分离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及其稳定性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3 |
徐长波;王巍杰;;螺旋藻藻蓝蛋白的分离纯化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09年01期 |
14 |
廖晓霞;张学武;;高效分离纯化藻蓝蛋白新法[J];食品工业科技;2011年06期 |
15 |
杨立红;王晓洁;钟旭升;冯培勇;李小青;;鱼腥藻藻蓝蛋白的抗氧化作用[J];食品科学;2006年12期 |
16 |
卓素珍;张虹;;螺旋藻中藻蓝蛋白的生理功能及其提取纯化研究进展[J];食品科技;2008年01期 |
17 |
王雪青;范敏;杨春艳;夏朝钢;张忠滢;;螺旋藻藻蓝蛋白与其酶解物的生物学功能研究[J];食品科学;2008年10期 |
18 |
于光;马宇翔;张成武;李朝军;;盐泽螺旋藻藻蓝蛋白的分离纯化[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9年04期 |
19 |
杨立红;阮新;曲慧鸽;冯培勇;胡晓明;;鱼腥藻藻蓝蛋白作为食品着色剂的稳定性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年12期 |
20 |
汪志平;;高科技生物医药产品简介及开发思路[J];中国药品;200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