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象限光电探测器性能仿真与测试技术研究
【摘要】:多象限光电探测器性能测试技术的研究是我国生产高品质多象限光电探测器的有力保障。本文在研究多象限光电探测器性能测试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基于激光制导半实物仿真的多象限探测器性能测试系统。
测试系统被测件为一种新型的九象限探测器,文中详细的研究了九象限探测器与传统的四象限和双四象限探测器的定位原理,并对此三种探测器性能做了详细比较,给出了多象限探测器性能比较表。得出此新型的九象限探测器更适合应用于传统武器的脉冲力制导控制。
提出了探测器响应延时对制导精度影响的误差公式,通过此公式可得出象限不一致性会造成象限间的响应延时量不同,从而各象限产生误差的量值也不同,加大了脉冲力制导控制算法的编制难度;同时提出了更具有普遍性的最小探测距离对制导精度影响的误差公式,可以应用于静态目标和动态目标的误差分析。
为了保证仿真平台工作时的形变满足测试精度要求,提出建立机械结构仿真模型,采用静力学、模态、谐响应和温度场的有限元法对此进行分析研究。
详细分析了温度场对光学系统的影响,提出用温度场分析手段分析光学镜片与支架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形变及相互作用对测试系统测试结果的影响,并通过有限元法进行验证。
在分析了测试系统功能性、稳定性和精确度满足测试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设计、加工、装配和调试,做出测试系统样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测试系统的测试性能,给出了测试结果。
|
|
|
|
1 |
William D.Rogatto
,魏光仁;用于0.5—2.0微米波段的光点扫描仪[J];红外技术;1979年02期 |
2 |
蔡德水,田学飞,张以谟,李树荣;用于功率谱分析的楔环阵列探测器[J];天津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
3 |
胡孟春,叶文英,唐正元,杨洪琼;一种提高光电探测系统测量上限的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03年S2期 |
4 |
戴锋,吴凡,黄启俊,唐若愚,常胜,何民才;内调制多色比色测温系统[J];光电工程;2005年10期 |
5 |
李哲;邓甲昊;周卫平;;水下激光探测技术及其进展[J];舰船电子工程;2008年12期 |
6 |
郭渭荣;栗苹;陈慧敏;贾瑞丽;;不同角度下散射太阳光对光电探测器的干扰[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9年01期 |
7 |
马健;刘秉琦;华文深;骆新新;;一种基于DSP的三通道光电探测系统设计[J];仪表技术;2009年04期 |
8 |
许建鸣;任朝胜;;一种实用的光电跟踪自动纠偏系统[J];光学仪器;1989年01期 |
9 |
任明善,朱长纯,万长虹;用OCV细分干涉条纹技术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
10 |
曾工;;对射式火灾探测器在体育馆内的应用[J];电气工程应用;1999年02期 |
11 |
陈家胜;现场直接式水质色度测试仪[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2年07期 |
12 |
何瑾;刘铁根;孟卓;杨莉君;;弱光强信号检测系统前级放大电路的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09期 |
13 |
刘畅;王冰峰;;一种新型四光束光纤浊度仪的研制[J];分析仪器;2007年03期 |
14 |
邓敏;彭芸;;浅谈生产环境对某型光电探测器外观质量的影响[J];硅谷;2008年02期 |
15 |
徐烨烽;仇海涛;李志宇;李魁;;对地探测单轴摄像机位置指令的计算及其实现[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年03期 |
16 |
王历;;光栅滤光片式速度计[J];光学仪器;1983年03期 |
17 |
缪家鼎;;测定运动参数的激光相干技术[J];光学仪器;1984年02期 |
18 |
李玲;;通信基本知识——第八讲 光纤通信 (三)光纤通信中的元器件—激光器与光电探测器[J];华北电力技术;1986年04期 |
19 |
邓仁亮;光学制导及其稳像技术[J];光学技术;1993年02期 |
20 |
A.Colmon
,肖宇;小卫星的技术装置[J];航天返回与遥感;199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