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伞末敏弹姿态测量处理系统的研究及实现
【摘要】:为了验证双翼结构无伞末敏弹的稳态扫描性能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必须准确可靠地获得无伞末敏弹在高塔抛弹试验下降过程中的姿态参数,为其设计改进提供依据。本文基于地磁测量和ARM微处理器技术设计了一套姿态测量处理系统,可用于测算无伞末敏弹在稳态扫描阶段的扫描角、旋转角速度以及下落速度。
本文根据无伞末敏弹在稳态扫描阶段的运动特性以及地磁量的近地不变性,提出了一种弹载稳态扫描参数测量处理方法。基于ARM7微处理控制芯片,设计了一套弹载测量存储装置,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对测量的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统一了该姿态测量处理系统的操作平台。对地磁测量中可能存在的误差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信号去噪和椭球假设补偿等相应的补偿方法。并设计了一套地面转台标定系统,利用预先转台标定对系统进行了误差标定与相应的补偿,通过试验验证了本测量处理系统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并将其用于高塔抛弹试验的实际测量处理。
最后对本文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本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进行了讨论。
|
|
|
|
1 |
舒敬荣,张邦楚,韩子鹏,刘昌源,魏靖彪;单翼末敏弹扫描运动研究[J];兵工学报;2004年04期 |
2 |
舒敬荣,刘昌源,韩子鹏,范雁飞;柔性单翼末敏弹扫描运动研究[J];弹道学报;2004年01期 |
3 |
夏明旗;姜玉海;肖艳文;;浅析末敏弹研制方法[J];国防技术基础;2010年08期 |
4 |
赵新生;邢立新;孙超;;末敏弹稳态扫描段扫描间隔分析[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5年SD期 |
5 |
舒敬荣;蒋胜平;李明军;马鹏飞;;无伞双翼末敏弹稳态扫描段受力分析[J];弹道学报;2010年02期 |
6 |
山水;;末敏弹总设计师杨绍卿访谈录[J];兵器知识;2011年07期 |
7 |
何照才,苏建刚;末敏弹外弹道测量方法研究[J];飞行器测控学报;1996年02期 |
8 |
高伟涛;崔占忠;李永远;郑坚;;降落伞和尾翼相结合的末敏弹布局形式[J];探测与控制学报;2010年02期 |
9 |
黄鹍,陈森发,刘荣忠;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末敏弹系统效能参数优化设计[J];兵工学报;2004年03期 |
10 |
郭锐;刘荣忠;史争军;齐爱东;;基于MATLAB/Simulink的末敏弹弹道仿真[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5年S1期 |
11 |
李振华,贺安之,成灵安,王志兴;基于地磁方位传感器的 TSP 关键参数测试技术[J];弹道学报;1998年02期 |
12 |
庄志洪;刘剑锋;王宏波;;末敏子弹引战配合系统分析[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3年S3期 |
13 |
林德福,沈吉;基于无人战斗机发射平台的末敏子弹药原理分析[J];飞航导弹;2005年07期 |
14 |
施坤林,揭涛,黄勇,袁小滨;末敏弹磁强计测量精度受安装位置和转速影响分析[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1年03期 |
15 |
钟录宏;郑斌;刘文举;;[坦克的“克星”] 智能末敏弹[J];兵器知识;2011年07期 |
16 |
薄大伟;迫弹末敏弹与干扰弹之前景及“兼容”的可行性探讨[J];国防技术基础;2003年01期 |
17 |
孙乐,韩子鹏,李奉昌,刘世平;末敏弹二体运动模型计算中伞绳张力的求解[J];兵工学报;1997年02期 |
18 |
刘任;;末敏弹新秀“博尼斯”[J];兵器知识;2003年06期 |
19 |
朱建峰;;世界典型末敏弹大观[J];兵器知识;2011年07期 |
20 |
杭彬;冯飞;思海;;现代舰炮制导弹药的新宠末敏弹[J];当代海军;2007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