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径穿甲爆破炮弹侵彻目标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为了为某小口径穿甲爆破弹及其引信优化设计提供参考,运用LS-DYNA软件对头部结构不同的小口径穿甲爆破弹以不同着角、不同着速侵彻不同目标进行仿真,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弹丸的穿甲性能、弹体装药穿甲安全性和弹丸前冲过载特性。
由仿真得到的弹体变形和质量损失情况、弹丸贯穿靶板后剩余速度和剩余动能曲线可知,头部结构对弹丸贯穿靶板后的弹体破坏情况、剩余速度和剩余动能影响都较大。风帽厚度和材料对弹丸穿甲性能有一定影响,设计时应选择合理的厚度,应尽量选用密度小、强度高的材料作为风帽材料。对弹体头部形状和尺寸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提高弹丸的穿甲性能。其中将弹体头部改为截锥后加台阶形,弹丸穿靶后剩余动能相对于弹体头部为平头形能提高5.3%。弹体头部形状对弹丸穿甲强度也有影响,其中尖锥形最差,截锥形居中,截锥后加台阶形最优。随着着角的增大,弹丸剩余动能越来越小,当着角增大到某一值时会出现跳弹现象。在弹体头部增设钨合金穿甲块有利于增强弹丸的穿甲性能,在弹丸质量不变的前提下穿甲厚度可增大20%左右,而在侵彻较厚靶板时效果更为明显。
通过对某小口径火炮穿甲爆破弹侵彻钢靶板过程进行仿真,得到了弹丸着角、着速和靶板厚度对装药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着速增大,装药的安全性越来越差;随着着角增大,装药的安定性先变好再变差,着角为70°和80°时装药安定性不如着角0°时,说明大着角对装药安定性不利;靶板增加到一定厚度时弹丸装药不安全。
由仿真得到的弹丸碰靶过程中的弹丸前冲过载曲线可知,弹丸前冲过载峰值随着着角的增大而减小,但其相对于着速对弹丸前冲过载峰值的影响要小一些。头部镶有钨合金块的弹丸侵彻靶板时会出现两个峰值,分别在钨合金穿甲块和弹体与靶板碰击时出现,其引信设计时应引起注意。
|
|
|
|
1 |
张朝晖,王富耻,李树奎;钨丝集束复合材料穿甲弹芯穿甲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3年06期 |
2 |
田常津,李思忠;撞击穿甲缩比实验模化分析[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1年08期 |
3 |
段小明,周玉,贾德昌;动能弹穿甲过程有限元分析[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6期 |
4 |
刘定胜;贫铀合金穿甲弹芯中铀的环境效应[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1年05期 |
5 |
李国宾;硬质弹芯复合穿甲弹[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2年10期 |
6 |
赵国志;长杆弹斜侵彻有限厚钢甲的简化模型[J];兵工学报;1989年04期 |
7 |
刘先曙;美国研制出高密度高强度铀-钛-铪合金穿甲弹材料[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2年09期 |
8 |
孙庚辰,董家祥,张志深,朱清敏,郭瑞萍;金属靶材料密度对抗弹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兵工学报;1993年04期 |
9 |
傅荣向;新型大口径机枪弹——12.7mm穿甲爆炸燃烧弹[J];轻兵器;1998年10期 |
10 |
王玉玲,余文力,肖秀友;反应装甲爆轰压力对穿甲弹运动速度的影响[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5年02期 |
11 |
卢永刚;杨世全;隋树元;;截卵弹丸的穿靶参数解析计算模型[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3年S2期 |
12 |
范志锋,王军波,齐杏林;子母式穿甲弹子弹发射过程研究[J];军械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13 |
;100滑穿甲弹弹体楔横轧工艺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87年S3期 |
14 |
艾延廷,王克明,焦学锋;某型穿甲弹试验模态分析[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
15 |
王泉水;美国启动战术型穿甲式“战斧”导弹计划[J];舰载武器;2001年01期 |
16 |
金中;坦克炮弹——穿甲并非惟一 榴弹再受青睐[J];国外坦克;2004年09期 |
17 |
赵树义;DGE02式14.5mm穿甲爆炸燃烧弹[J];轻兵器;2005年03期 |
18 |
吴胜荣;DGJ02式14.5mm钨心脱壳穿甲燃烧曳光弹[J];轻兵器;2005年03期 |
19 |
范景莲;刘涛;成会朝;黄伯云;;钨基合金穿、破甲材料的研究进展[J];中国钨业;2007年01期 |
20 |
朱建方;王伟力;曾亮;;半穿甲导弹性能的攻角效应数值分析[J];军械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