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泰伯效应的长焦距测量系统的设计
【摘要】:长焦距光学元件和光学系统在高功率激光核聚变,光学遥感技术和天文望远镜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泰伯莫尔效应研究长焦距的高精度测量是当今光学测量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了泰伯效应及莫尔条纹技术原理,推导了长焦距测量公式,设计了由准直波前发生器、泰伯干涉仪和成像采集系统组成的长焦距测量系统。分析了准直波前畸变对焦距测量精度的影响,分析了两块Ronchi光栅的间距、栅线夹角等参数对焦距测量精度的影响,优化了长焦距测量系统的参数;根据参数优化的结果设计了系统的关键部件:设计了准直波前发生器,波前质量PV值优于λ/6;设计了光栅的参数:光栅周期、口径和栅线夹角等;根据设计的参数等加工了准直物镜、光栅以及机械装置,并构建了长焦距测量装置。研究了长焦距测量系统的装调方法,根据精度分析结果提出了具体的装调方法,包括用五棱镜扫描法装调准直波前发生器,保证准直波前质量优于λ/6;利用泰伯莫尔效应本身的特性,结合机械调节法和反射球面法装调泰伯干涉仪,使得两Ronchi光栅栅线夹角的精度达到18”。
本文完成了整套长焦距测量装置的开发工作,利用本装置对焦距对59.38m左右的透镜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优于0.03%,复现性优于0.8%。
|
|
|
|
1 |
竺子民,冯辉,阮玉;基于泰伯效应的高斯光束尺寸测量[J];光学学报;1996年07期 |
2 |
国承山,姜秋霞,刘文贤,王军;利用Talbot像对谱面的对称性测凹透镜焦距[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
3 |
周其麟,张云,周剑秋;检测球面曲率半径的简单方法[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4 |
答孝义,王取泉;泰伯效应光学照明阵列[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
5 |
周其麟,郭凤歧,刘先钧;用莫尔技术准直光束和测量透镜焦距的一种新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
6 |
滕树云,刘立人,祖继锋,栾竹;脉冲和连续多色光源照明下光栅泰伯效应的等价性[J];中国激光;2004年10期 |
7 |
刘前;平面波照明两方向周期不同的正交位相光栅的泰伯效应[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
8 |
陶源;光栅移动法检校光束准直性的探讨[J];大学物理;1995年02期 |
9 |
吕召林,张国轩,陈刚,胡企铨;光束方向微小漂移的检测[J];光学学报;1998年06期 |
10 |
殷勇;何菊明;;基于莫尔条纹技术的透镜焦距测量[J];孝感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
11 |
郑光昭;泰伯效应的共轭现象[J];光学学报;1996年04期 |
12 |
杨坤涛,廖兆曙,陶景光;Talbot像对谱面的对称性分析及焦距测量[J];光学学报;1994年01期 |
13 |
周同军;滕树云;;光栅尺寸对光栅泰伯效应的影响[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14 |
华建文,刘立人;分数傅里叶变换产生分数泰伯效应[J];中国激光;1997年02期 |
15 |
蒋胜安;廖兆曙;;莫尔偏折术中栅距差的影响研究[J];应用光学;1993年04期 |
16 |
殷勇;;平面波照射下Ronchi光栅的菲涅尔衍射及计算机模拟[J];孝感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
17 |
杨坤涛,廖兆曙,陶景光;柱面镜对光栅自成像的旋转[J];光学学报;1993年11期 |
18 |
汪涛;石海泉;陶纯匡;文汝红;;叠栅条纹和CCD用于位移和角度的测量[J];物理实验;2007年10期 |
19 |
;成象与成象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7年02期 |
20 |
沈冰;赵康;;基于拍频莫尔条纹的长焦距测量方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