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糙表面接触状态的激光超声检测技术研究
【摘要】:结合面是具有特定表面形貌和跨尺度特征的粗糙表面,受力后会发生复杂的微小变形,其接触行为对零件的摩擦磨损、导电导热以及润滑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结合面接触区域贴合紧密,传统的接触式测量手段无法测量其接触状态,需要探究新的测量方法。本文研究基于激光声表面波的结合面接触状态测量方法,设计接触状态检测系统,重点研究结合面表面载荷、名义接触面积、表面粗糙度与结合面声表面波信号之间的关系。论文首先论述激光超声理论,分析热弹机制与融蚀机制下激光超声解析模型的区别,研究声表面波的传播特性。然后,通过实验研究激光束脉冲能量、光斑形状和尺寸对声表面波信号的影响,优化激光束参数。建立激光辐照铝材料的有限元模型,通过热弹耦合仿真与结构动力学仿真,获得材料内部温度场、应力场、位移场的变化云图,验证激光超声作用的理论模型。通过实验探究不同材料对激光能量的吸收率的区别以及声表面波传播过程中的衰减特性。建立基于分形理论的简化二维粗糙表面模型,通过仿真研究接触趋近过程中表面微凸体的接触行为,结合仿真结果,提出结合面声表面波通过率受真实接触面积影响的理论。最后,搭建结合面接触状态的激光超声检测系统,设计正交实验与单因素实验,探究表面载荷、名义接触面积、表面粗糙度对声表面波信号的影响趋势,以实验数据为基础拟合得到经验公式,对结合面声表面波传播理论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结合面声表面波通过率与真实接触面积有关,真实接触面积越大,通过的声表面波信号越强;其中真实接触面积又与表面载荷、名义接触面积呈正相关,与表面粗糙度呈负相关。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对激光超声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粗糙结合面接触状态研究以及激光无损检测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
|
|
|
1 |
;1声表面波技术[J];压电与声光;1994年05期 |
2 |
范思齐,汪承灏;压电晶体表面激发的二维声表面波Green函数[J];声学学报;1988年03期 |
3 |
孙宝申,汪承浩,应崇福;短路金属栅对正入射瑞利波的散射[J];声学学报;1988年04期 |
4 |
;文摘选辑[J];压电与声光;1988年02期 |
5 |
C.K.Jen,严碧歌;利用声表面波检测PZT陶瓷的特性[J];压电与声光;1988年03期 |
6 |
;文摘选辑[J];压电与声光;1988年03期 |
7 |
;文摘选辑[J];压电与声光;1988年04期 |
8 |
李耀堂,杨国庆,母开明;声表面波技术的现状及前景[J];压电与声光;1988年06期 |
9 |
武以立;高频声表面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压电与声光;1988年06期 |
10 |
;《压电与声光》1979—1988年1—10卷累计分类索引[J];压电与声光;1988年06期 |
11 |
张步法,张淑仪,魏荣爵;倾斜金属线条反射阵对声表面波的反射特性[J];声学学报;1989年01期 |
12 |
;文摘选辑[J];压电与声光;1989年01期 |
13 |
;文摘选辑[J];压电与声光;1989年02期 |
14 |
高希才;声表面波卷积器的基本理论[J];压电与声光;1989年03期 |
15 |
;文摘选辑[J];压电与声光;1989年03期 |
16 |
张晖,程国辉,李国选;声表面波压力传感器的研制[J];压电与声光;1989年06期 |
17 |
;《压电与声光》1989年第11卷总目次[J];压电与声光;1989年06期 |
18 |
孔慷;压电陶瓷声表面波电视中频滤波器的研制[J];江苏化工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
19 |
李同泽;新型传感器——声表面波位移传感器和声表面波加速度计[J];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1989年03期 |
20 |
杨森圭;;声表面波技术的应用与进展[J];压电与声光;197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