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智能移动机器人及群体关键技术研究

唐振民  
【摘要】: 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多机器人群体协作行为的重要性和实施中的挑战性。因此,在单体机器人研究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之后,人们开始对机器人群的有关理论和技术进行研究。本文针对多智能体系统进行了多方面探讨,结合自主式移动智能机器人的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提出了相关模型,设计了实现方案。 本文首先对机器人的高级形态--自主式移动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内容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多智能体系统(MAS),综述了基于MAS的单体和群体移动智能体机器人的发展状况,提出了近期、远期的主要研究内容。 移动机器人体系结构是机器人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确定合适的体系结构,是构造智能机器人系统的基础。根据移动机器人的特点,按照层次功能划分原则开展研究工作。结合多智能体系统(MAS)的描述能力,本文提出了一个适合于移动机器人系统构造的三层结构模型,即:组织层、关系层、个体层,并结合实例对各层进行了细化。 环境感知是移动机器人的基础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二维和三维信息处理、理解。二维信息处理解决道路识别与理解;三维信息处理是地形理解、障碍检测的最主要手段。文中提出了基于马尔科夫随机场(MRF)理论去除三维Range图象噪声的方法,为数据预处理提供了有效手段。 数据融合和局部路径规划是移动机器人中高层智能行为的体现。前者通过综合多种传感器所采集并处理的信息,对环境做出正确的理解,后者则根据总体目标和环境理解给出机器人的动作描述。文中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解决了适合于线阵激光雷达联合标定的模板设计、特征点确定等问题:其次,针对线阵激光雷达信息量较少及安装位置的问题,不可避免地产生较高的虚报率和盲区问题,设计了用于障碍检测和障碍记忆的数据融合模型;对于移动机器人局部路径规划问题,采用期望路径逼近,滚动规划调整等策略,在折衷处理速度和克服误差干扰,保持路径平滑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提出并设计了智能移动机器人行驶速度控制的层次控制方法,即指标速度 控制、状态速度控制、动作速度控制、执行速度控制和底层速度控制,旨在以 分层的问题处理策略,结合速度控制的有关知识,改善了速度控制的整体效果。 群体机器人的研究是机器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和新兴方向。本文以Anen上 为基本描述手段,首先给出了机器人的统一的层次化描述,定义了Agent从微 观、宏观到社会的概念,并设计了机器人社会的构成算法。 通过分析机器人群体的合作模式以及现有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机器人群体 的通讯策略,即:组内采用点对点模型通讯,组长作为服务中枢,代表全组与 其它组进行点对点通讯。 对于多Agent联盟,提出了一种新方法,该方法采用技能矩阵的概念。通 过综合考虑价值、自信度、活跃程度及耦合度,提出了基于综合矩阵的选标机 制,从而有效减少MAS中的通信和计算开销,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最后,在多机器人协作方面,依据Petri网具有较强的多过程模型化描述 能力,和易于描述可能产生的冲突等特点,提出了基于Petri 网的多机器人规 划执行模型,该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多个移动机器人规划中动静结合及规划协作 问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罗家春;;各显神通的高级智能机器人[J];新青年;1997年09期
2 ;连线[J];互联网周刊;2005年36期
3 ;仿生、反恐排爆机器人[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5年11期
4 雄;;变形金刚热 电玩机器人大检阅[J];数码世界(B版);2007年10期
5 ;机器人时代来临[J];少年读者;2009年09期
6 晓燕;;机器人研究新进展[J];科学之友;1997年05期
7 Zobot;生命的模仿还是进化——从电子宠物看机器人世界[J];大众硬件;2003年02期
8 ;引领智能互联网时代小i机器人再获风投[J];个人电脑;2007年04期
9 胡坤;;非凡的军用机器人[J];党员干部之友;2000年06期
10 ;双龙SL积木式轮式智能机器人[J];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10期
11 安林;;可穿戴型助残助老机器人[J];老同志之友;2009年07期
12 张钹;;智能机器人的现状及发展[J];科技导报;1992年06期
13 ;连线[J];互联网周刊;2005年40期
14 ;韩成功开发新型智能机器人[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05年01期
15 ;2006第七届中国智能机器人学术研讨会召开[J];机器人;2006年06期
16 ;第9届中国智能机器人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7 蔡自兴,刘健勤;面向21世纪的智能机器人技术[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1998年06期
18 张汝波,顾国昌,杨歌,郭轶尊;具有学习能力的智能机器人体系结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19 袁健;;《看谁的机器人本领大》教学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Z1期
20 顾硕;;发那科 将智能机器人进行到底——访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机器人一般产业销售部金属加工科销售经理曹飞[J];自动化博览;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汝波;顾国昌;张国印;;智能机器人行为学习方法研究[A];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陈晓军;陈丽;;小学机器人课堂教学活动形式与方法研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3 潘英俊;;智能机器人触觉传感技术的研究进展[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闫天瑜;杜刚;刘敏;;移动声源平面定位系统设计[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健;赵雁南;孙发杰;王家钦;郝悍勇;;大型复杂曲面水火弯板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究和设计[A];200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1年
6 王菁华;崔世钢;罗云林;;基于Matlab的智能机器人路径规划仿真[A];'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吴锤结;王亮;;自主游动仿生鱼群的模拟与控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8 杨淮清;;一种新型行走轨迹规划方法及其在移动机器人中的应用[A];199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9年
9 吉俊杰;李保全;袁佳宁;;智能机器人局部路径规划器的设计[A];1999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10 陈小惠;陈小珍;;基于神经网络的直流伺服系统控制[A];1996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振民;智能移动机器人及群体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2 石杏喜;面向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定位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作为;具有认知能力的智能机器人行为学习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袁夏;基于激光雷达的智能机器人环境理解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海波;智能机器人神经心理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6 易小兵;基于滑模变结构理论的电控柴油机速度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7 陈东岳;具有感知和认知能力的智能机器人若干问题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吴华金;横断山区高速公路运营安全保障模式及其实现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9 王文斐;面向室内动态环境的机器人定位与地图构建[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杨延西;基于图像的智能机器人视觉伺服系统[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玉婷;A公司智能机器人制作培训营销策略分析[D];山西大学;2013年
2 魏东霞;在中学阶段开展智能机器人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侯鹏;智能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及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4 王琦;基于规则的智能机器人的决策子系统研究与实现[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5 姚怡;可上楼梯的智能机器人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6 吴晨晨;一种智能移动机器人通用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7 庄磊;智能移动机器人地图描述和导航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8 陈巧敏;专家系统在核电站智能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邓韶斌;基于AVR单片机的智能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10 宇晓梅;四轮代步智能小车平台的设计开发[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新培;航天惯控开造智能机器人[N];中国航天报;2011年
2 辛闻;能上网发邮件智能机器人问世[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李蕾 丁波 实习生 陈盈娱;智能机器人灵巧惊煞人[N];解放日报;2009年
4 记者 魏东 通讯员 张劲 徐攀;电力智能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验收[N];科技日报;2009年
5 记者 吴苡婷;智能机器人沪上打擂台[N];上海科技报;2009年
6 记者 张梦然;智能机器人学会了欺骗人类[N];科技日报;2010年
7 记者 秦羽 通讯员 杨迪 褚惠强;杭州湾大桥“体检” 智能机器人“把脉”[N];宁波日报;2010年
8 记者 向杰;中航集团将造家用智能机器人[N];科技日报;2010年
9 王莹;33所 研究智能机器人构筑技术融合平台[N];中国航天报;2011年
10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 余有成;智能机器人:何时步入寻常百姓家[N];经济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