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聚能侵彻体对双层反应装甲的冲击起爆

廖海平  
【摘要】: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聚能侵彻体引爆双层反应装甲的机理进行了研究。串联聚能装药战斗部的前级装药设计的关键是能否可靠引爆反应装甲,排除反应装甲的干扰。根据双层爆炸式反应装甲的作用场大、作用时间长的情况,本文提出了大炸高一次有效引爆双层反应装甲的方法。为了解决小装药在大炸高的情况下引爆双层反应装甲的问题,设计了三种不同的常用聚能装药方案,分别是锥形罩聚能装药、球缺罩EFP聚能装药和半球罩聚能装药。 通过数值模拟分别得到了三种不同聚能装药结构的起爆能量V~2d,根据凝聚炸药起爆动力学和双层反应装甲起爆的实验判据得出:锥形罩聚能装药对于双层反应装甲的引爆能量在标准炸高的情况下可以满足要求,但是由于锥形罩形成的射流速度梯度比较大,在大炸高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断裂,故不能达到要求;球缺罩EFP聚能装药具有很好的大炸高性能,但是由于EFP的速度较低,其引爆双层反应装甲的比动能较小,无法有效的引爆双层反应装甲;半球罩聚能装药射流速度梯度小,射流头部速度较高,射流直径较大,得到的射流起爆能量也较大,完全可以做到在大炸高的情况下一次有效引爆双层反应装甲。 最后通过试验对模拟计算数据进行了检验,充分验证了用半球罩聚能装药能够在大炸高的情况下有效的一次引爆双层爆炸式反应装甲。最后总结得到了半球罩聚能装药在大炸高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一次引爆双层反应装甲的结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文彬,王晓鸣,赵国志,杜忠华;多破片命中时炸药的冲击起爆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戴开达,陈鹏万,黄风雷;炸药损伤及其对冲击起爆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年S1期
3 章冠人;均相炸药冲击起爆的一种机理——共振起爆[J];爆炸与冲击;1992年02期
4 吕力行;吸湿超标铵梯炸药的聚能沟敏化法[J];湘潭工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5 王树山,隋树元;注装B炸药冲击起爆特性试验[J];火工品;2001年02期
6 李小笠,赵国志,李文彬,杜忠华;平面夹层炸药反射冲击起爆[J];弹道学报;2002年02期
7 李小笠,赵国志,李文彬,杜忠华,杨玉林;长杆体正撞击平面夹层装药引发爆轰的条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5年03期
8 张金勇;胡双启;曹雄;;高起爆能力的新结构传爆药柱研究[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6年02期
9 花宝玲,李建军,丁淳彤;乳化炸药冲击起爆过程的研究[J];工程爆破;1998年01期
10 苏林祥 ,毕祝 ,孙义亭;非均匀凝聚炸药冲击起爆的数值模拟[J];爆炸与冲击;1981年02期
11 胡双启,张建忠;炸药二维接触爆炸情况下输出的压力-时间关系[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2 王铁福,阮文俊,朱鹤荣,周箭隆,张智深,汤慕舜,王恩厚,刘生;贫铀药型罩及其聚能射流[J];爆炸与冲击;1995年02期
13 周志国,唐兴贵;柱状聚能药包爆破参数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1996年04期
14 姚惠生;黄风雷;张宝(钅平);;炸药冲击损伤及损伤炸药冲击起爆实验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15 曹紫胤;黄典贵;;聚能-遮风型风力机[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06期
16 郁红陶;张庆明;何远航;;高压水射流与丁羟推进剂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7 赵根,文德钧,张正宇,陈飞,吴新霞,林丹;环向聚能药包研制及其在建基面开挖中的应用[J];爆破;2001年02期
18 李文彬;赵国志;何勇;王晓鸣;;两破片同时撞击非均质炸药的冲击起爆[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2年S1期
19 谭晓莉,曾新吾,王裴;REBO模型的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模拟[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0 李明,张新华,刘永;岩体聚能爆炸切割器的试验研究[J];爆破;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桥;王成;宁建国;;凝聚相炸药冲击起爆高精度数值计算[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刘学;张庆明;;单层与双层壳体装药结构冲击起爆数值模拟[A];第十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刘学;张庆明;;弹丸撞击双层壳体装药诱发冲击起爆的条件[A];第十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徐豫新;王树山;李梅;;破片对薄铝壳装药冲击起爆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张敏;冯其京;于志鲁;张树道;何长江;;非均质炸药冲击起爆的数值模拟[A];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物理气体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陈朗;冯长根;;固体炸药冲击起爆实验和数值模拟[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鄢常舒;王树理;张仁民;王成虎;吴春雷;;拉伸聚能成型爆破在国防工程中的应用[A];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张敏;张树道;冯其京;何长江;;欧拉计算程序实现非均质炸药冲击起爆的数值模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9 陶为俊;浣石;;RDX-8701炸药二维冲击起爆状态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温丽晶;段卓平;刘彦;黄风雷;;PBX炸药颗粒尺寸对冲击起爆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忠;固体炸药冲击起爆的物质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黄正祥;聚能杆式侵彻体成型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3 吴义锋;点环起爆多模成型装药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4 曹雄;高能传爆药装药结构研究及起爆过程数值模拟[D];中北大学;2005年
5 刘迎彬;聚能粒子流的形成与侵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马宏昊;高安全雷管机理与应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盖德林;聚能移动调驱挖潜剩余油机理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8 王志华;W_f/Zr基块体金属玻璃复合材料及其高速冲击行为[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9 郑宇;双层药型罩毁伤元形成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10 陈军;超压爆轰产物状态及相关现象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海平;聚能侵彻体对双层反应装甲的冲击起爆[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2 付璐;周向式线性侵彻体成型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3 尹博;线性爆炸成型侵彻体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4 崔凯华;高能炸药冲击起爆数值模拟[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5 田占东;固体炸药冲击起爆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6 姚志华;机场排爆战斗部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7 许华;垂直孔水平聚能药包爆破保护层开挖施工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潘昊;钝感炸药的冲击起爆过程与超压爆轰的数值计算[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年
9 贾伟;反舰战斗部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10 蒋国平;非均质凝聚炸药二维冲击起爆实验与Lagrange分析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梅红;嘉华胜邦聚能肽产品助农增产[N];农资导报;2009年
2 陈军君;聚能灶生意 独吞还是共享?[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3 谭全运;“算”出来的效益[N];经理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陈思侠 通讯员 索伦格 戴友春;聚能矿业:“含金量”是这样来的[N];酒泉日报;2006年
5 文稿:杨美红;聚能北方 共赢未来开创达电扩建工程新里程[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6 记者 何会文 通讯员 杨占岭 李永超;龙头引领打造“聚能环”[N];天津日报;2010年
7 谌原山 张海军;聚能·蜕变·新跨越[N];中国改革报;2004年
8 胡有才;“联合聚能”与“精确释能”[N];解放军报;2004年
9 记者 邢宇皓;聚能燃烧突破产业瓶颈[N];光明日报;2010年
10 李保亮 陈茗佳;聚能待发的“经济磁场”[N];兰州日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