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因素对内弹道性能影响的理论研究
【摘要】:本文从理论分析的角度,依据已经获得的大量实验数据,对火炮膛内存在的一些随机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模型刻画,并对部分模型进行了随机模拟。其中包括:
(1) 利用靶场提供的大量试验数据,用统计学中的方差分析法,对内弹道过程中一些初始参量在随机波动时对最大膛压和初速或然误差影响的显著性进行了统计分析。
(2) 在考虑火药理化性能差异的基础上,给出了火药随机燃烧时的燃速公式,并导出了火药在局部燃烧时的形状函数。结合经典内弹道的其它方程,就构成了经典内弹道过程的零维随机模型,并用蒙特卡罗方法对简化模型进行了随机模拟。
(3) 在考虑点火管破孔过程随机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点火管的随机破孔模型。结合点火管内火药燃烧过程的一维两相流模型,用蒙特卡罗方法对破孔过程进行了随机模拟,得到了点火管随机破孔时的一些统计分布规律。
(4) 在考虑火炮膛内点火管随机破孔和火药随机燃烧的基础上,结合内弹道过程的双一维两相流模型,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了随机模拟。得到点火管在膛内随机破孔和火药随机燃烧时的一些统计分布规律,并分析了点火管随机破孔对弹道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弹底空隙率最小值与最大负压差之间的内在关系,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5) 利用以往火药撞击挤压破碎实验数据,对火药由于撞击挤压而破碎的实验结果重新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并提出了计算火药破碎度和破碎火药形状函数的一种新的处理方法。
(6) 建立了局部装填床初始空隙率随机变化的理论模型,给出了膛内平均空隙率随时间变化的统计规律,研究了初始空隙率随机变化对弹道性能的影响规律。
|
|
|
|
1 |
金志明;五七毫米高射炮装药靶场校验数据的统计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2期 |
2 |
袁成业;松全才;;我国火药发明年代考[J];中国科技史杂志;1986年01期 |
3 |
肖忠良;;一种高渐增性燃烧的火药装药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
4 |
郭世琮;;火树银花不夜天[J];科学世界;2000年03期 |
5 |
胡恩厚;;火药[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85年04期 |
6 |
宋海龙;;论哲学思想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以明代中期以后中西方火药、火器理论及技术的发展为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
7 |
;明末清初 中国在火药领域输给西方的分水岭[J];科学大观园;2009年01期 |
8 |
俞烨;用树脂代替火药制焰火[J];今日科技;1994年04期 |
9 |
程诚;张小兵;;高阶近似黎曼解模型在火炮内弹道两相流中的应用研究[J];兵工学报;2011年10期 |
10 |
冯德成,翁春生,王震,白桥栋;点火管破孔的随机过程的一维两相流计算[J];爆炸与冲击;2004年06期 |
11 |
丁;古代火药技术简史[J];爆炸与冲击;1983年04期 |
12 |
;火药发明千古之谜有望破解[J];发明与创新;2004年03期 |
13 |
夏忠华;由核能想到火药[J];中国科技奖励;2004年07期 |
14 |
吴小俊,曹奇英,袁亚雄,张小兵,杨均匀;内弹道两相流方程的初边值条件个数的研究[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
15 |
李斌;;火药[J];科技信息;2006年06期 |
16 |
冯顺山,贾光辉;片状火药作用下物体分离运动规律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3年01期 |
17 |
郭正谊;;孙思邈不是火药发明人[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1年05期 |
18 |
余戈;;从火药到枪的历程:宋金战场发出人类第一声枪响[J];科学大观园;2011年21期 |
19 |
杨涛,金志明,栗保明;火药床的准静态压缩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1992年02期 |
20 |
翁春生,张小兵,袁亚雄,金志明;药粒破碎对压力异常影响的实验研究[J];爆炸与冲击;199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