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分析与控制
【摘要】:电力系统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分析与控制要研究电力系统中发生的分岔、混沌现象及其与电力系统中非线性振荡、次同步谐振以及电压崩溃的关系,研究电力系统分岔、混沌的控制策略以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它成为了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的研究热点。
本文在总结了当前电力系统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分析与控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电力系统的分岔、混沌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同时对能够消除或抑制电力系统分岔和混沌现象的有关装置进行了非线性控制器的设计。主要内容如下:
(1)针对不确定连续混沌系统提出了状态观测器结合非线性H_∞鲁棒控制器的混沌系统稳定化控制策略,确保控制器在系统状态不能全部测量的情况下对干扰的鲁棒性;运用多变量逆推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了参数不确定混沌系统的稳定化控制器。
(2)运用自适应控制律与非线性反馈控制相结合设计了参数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Hopf分岔控制器,消除了非线性系统的Hopf分岔现象,而且控制器与系统参数的变化范围无关。
(3)运用Melnikov方法分析了受周期性负荷扰动简单电力系统发生混沌振荡的条件,利用逆系统方法、自适应Backstepping控制方法、最优自适应控制方法来稳定电力系统。
(4)运用线性反馈控制方法设计了简单电力系统的静态分岔控制器;运用Hopf分岔的定义或Hopf分岔的代数判据研究了含电压调节器(AVR)的单机无穷大系统发生Hopf分岔的条件和其实际含义,提出了Hopf分岔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针对面向电压稳定分析的简单电力系统模型,提出分岔控制的方法,从而提高电压的稳定域,延迟电压崩溃。
(5)运用自适应逆推方法设计了电力系统的非线性控制器来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这些控制器是发电机的励磁控制器、发电机励磁和汽门开度的综合控制器、TCSC稳定控制器以及多机系统TCSC鲁棒控制器。
|
|
|
|
1 |
魏翠琴,赵文礼;弹性非线性系统的混沌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2 |
林逸,李胜;非独立悬架汽车转向轮自激型摆振的分岔特性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04年12期 |
3 |
胡春林,李坤,胡胜刚;一类非线性振动系统混沌运动的数值分析[J];国外建材科技;2005年01期 |
4 |
林逸;贺丽娟;;汽车前轮摆振非线性研究综述[J];农业机械学报;2007年11期 |
5 |
何兴隆;;电力系统中的分叉现象与电压稳定[J];电气开关;2010年03期 |
6 |
王利英;赵卫国;闫红艳;田玉龙;荀杰;;多频激励下达芬系统的超谐共振[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7 |
张志朝,张尧,张建设,武志刚;Hopf分岔的劳斯判据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继电器;2005年01期 |
8 |
方叶祥;王善钦;倪卫红;谢庆红;;稳定性理论与混沌识别在设备预警维护中的应用和启示[J];矿山机械;2006年02期 |
9 |
符文彬,唐驾时;含平方项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分岔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10 |
孙保苍,周传荣;轴承-转子系统的分岔与混沌特性研究[J];振动、测试与诊断;2004年03期 |
11 |
周兆敏;;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方法[J];电气传动;1989年04期 |
12 |
桂卫华;;非线性系统解耦的递阶结构及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5期 |
13 |
姚郁,王子才;非线性系统变结构观测器及其在空间拦截中的应用[J];宇航学报;1992年01期 |
14 |
姚郁,王子才;一类非线性系统的变结构控制问题[J];航空学报;1992年01期 |
15 |
霍拳忠,唐驾时;非线性系统参数的时域识别及优化方法[J];天津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
16 |
刘华,黄田,曾子平;一类非线性振动自适应控制的神经网络方法[J];振动工程学报;1995年01期 |
17 |
胡钋;韩进能;;Volterra级数的一种推导方法及非线性系统的无损性[J];水利电力科技;1996年04期 |
18 |
严星刚,林辉,戴冠中;基于闭环回路的非线性系统迭代学习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1997年04期 |
19 |
欧松,钟慕良,徐建闽,周其节;一类高精度非线性系统参数和阶次辨识的浮点遗传算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12期 |
20 |
傅卫平,徐健学,蒋耀林;高维机电耦合系统 Hopf 分岔的识别[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