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无源化控制
【摘要】:耗散性系统理论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提出以来,在系统的稳定性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实质上是一个非负的能量存储函数,使得系统内部存储能量总小于外部能量供给,即系统中存在着能量损耗。从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来看,无源性是耗散性的一个特例,耗散性另外一个特例就是γ-耗散,其在干扰抑制控制问题中有重要的应用。本文就是从这两个角度分析了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在分析不确定系统鲁棒耗散条件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鲁棒耗散的充分条件。并进一步讨论了此类系统可反馈鲁棒耗散的充分条件,给出了相应的控制律。
2.基于李雅普诺夫函数递推设计方法,给出了相对阶为r,具有特殊链式结构的确定和不确定系统递推无源化算法,进而得出了相应反馈鲁棒镇定控制器。
3.将基于无源化的非线性系统鲁棒镇定方法,应用到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中,取得了较好的鲁棒镇定效果。
最后,总结了全文并提出了未来的工作方向。
|
|
|
|
1 |
吴清亮;陶军;李鲸;姚婕;;基于神经网络逆系统的鲁棒主动队列管理算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
2 |
张敏,罗安,王华昕,周少武;基于线性化的发电机励磁鲁棒控制器[J];电工技术学报;2002年02期 |
3 |
张天平,冯纯伯;基于模糊逻辑的连续滑模控制[J];控制与决策;1995年06期 |
4 |
朱张青,周川,胡维礼;基于自适应模糊状态观测器的非线性系统鲁棒故障检测[J];测控技术;2004年09期 |
5 |
季海波,李津华,奚宏生;一类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自适应输出反馈控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6 |
侯忠生,韩志刚;非线性系统鲁棒无模型学习自适应控制[J];控制与决策;1995年02期 |
7 |
王强德,魏春玲,陈卫田;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输出反馈自适应控制[J];控制与决策;1999年06期 |
8 |
王向东,高立群,张嗣瀛;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鲁棒H_∞控制[J];自动化学报;1999年02期 |
9 |
余凯,赵长安;基于最优控制方法的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1年04期 |
10 |
王涛,贾宏;一类模糊非线性系统的直接鲁棒自适应输出反馈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1年06期 |
11 |
王向东,高立群,张嗣瀛;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鲁棒镇定[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12 |
胡立生,邵惠鹤,孙优贤;非线性系统的鲁棒采样最优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1年02期 |
13 |
皮道映,张政江,孙优贤;非线性系统开闭环PI型迭代学习控制的鲁棒性[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1年05期 |
14 |
余凯,赵长安,李士勇;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输出跟踪控制器[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2年10期 |
15 |
杨月全,张天平;基于多层神经网络的鲁棒自适应控制[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16 |
刘粉林,李静波,罗军勇;一类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鲁棒输出反馈镇定[J];自动化学报;2004年06期 |
17 |
费树岷,霍伟;非线性系统的输出反馈鲁棒H~∞控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
18 |
陈卫田,施颂椒,张钟俊;具有有界扰动的时变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控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11期 |
19 |
朱瑞军,柴天佑,伏静丹,胡维礼;基于动态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鲁棒观测器设计[J];信息与控制;1998年06期 |
20 |
关新平,华长春,唐英干;一类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无源化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1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