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Ti基块体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合金化效应及性能研究
【摘要】:
本文采用熔炼—吸铸法制备了Cu47Ti34Zr11Ni8系列块体非晶合金,采用多种实验手段及相关理论着重研究了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合金元素对玻璃形成能力与热稳定性的影响、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等,主要内容包括:
1.采用熔炼—吸铸法制备了Cu47Ti34Zr11Ni8块体非晶合金样品,研究了其玻璃形成能力、自由能表达式,采用热膨胀法研究了合金的原子作用势,发现该合金的费米面稍稍溢过伪布里渊区,满足Hume-Rothery规律;在深过冷区间,Thompson-Spaepen公式与Lad2公式可以较好描述过冷液相与晶体相的自由能差;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弛豫温度Tr与原子间作用势u_0成正比,而玻璃转变温度Tg与u_0的关系与玻璃转变的物理本质有关;
2.制备了(Cu47Ti34Zr11Ni8)(100-x)Mx合金样品(M=Al,Be,Si,Nb,Fe,Co;x=1,2,4),研究了合金元素的影响规律,发现采用熔炼—吸铸法可以制备0.5mm厚的板状(Cu47Ti34Zr11Ni8)99M(M=Al,Be,Si,Nb,Fe,Co)块体非晶合金样品,Si的加入使合金的ΔTx、Trg、γ和K_H提高,玻璃形成能力增强;Al、Be、Co、Fe、Nb的加入使合金的ΔTx、Trg、γ和K_H下降,玻璃形成能力下降;(Cu47Ti34Zr11Ni8)99M块体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与非晶形成焓成反比,而晶化激活能与原子尺寸参量δ成正比;
3.测定了Cu47Ti34Zr11Ni8系列块体非晶合金的弯曲与压缩性能,分析了断口与微观组织。Cu47Ti34Zr11Ni8块体非晶合金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弯曲强度与压缩强度分别为2 350MPa和1731MPa,断口为典型的脉络状花样,淬火态微米级晶体的出现使合金的强度下降;Si或Al加入合金后形成了非晶/纳米晶结构,使力学性能提高,弯曲强度从2 350MPa分别提高至3 260MPa和2 970MPa,压缩强度从1731MPa分别提高至1894MPa和1862MPa;Nb加入合金后在非晶基体中也形成了少量纳米级晶体相,但这些纳米晶体相聚集生长,使合金的压缩强度下降为1608MPa;
4.测定了铜基与锆基块体非晶合金的摩擦学性能,采用闪温解释了非晶合金的磨损机制。在实验条件下,块体非晶合金—SUS304不锈钢摩擦配副的磨损量大于非晶合金——Si_3N_4陶瓷摩擦配副;载荷增大使稳态摩擦系数与磨损速率都增加;在干摩擦、生理盐水、血浆润滑、蒸馏水润滑四种实验条件下,铜基块体非晶合金的耐磨性均优于锆基块体非晶合金:块体非晶合金摩擦磨损失效的重要特征是磨粒磨损、粘性流动与物质转移;非晶合金的硬度、导热能力、玻璃转变温度和晶化温度决定了耐磨性能的差异,而不同条件下耐磨性能的差异则取决于润滑剂传输摩擦热、降低局域温度的能力。
|
|
|
|
1 |
孙亚娟;孙永丽;乌日嘎;;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对块体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年12期 |
2 |
刘克明;杨滨;Nini PRYDS;;Mg-Cu-Y-Si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及力学性能[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3 |
张长军;韩振华;张亚宁;贺林;;压力对Zr_(65)Cu_(27.5)Al_(7.5)非晶合金凝固先析相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02期 |
4 |
梁维中;宁志良;孙剑飞;沈军;;Ni-Ti-Zr-Al-Cu-Si块体非晶合金的形成及压缩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年09期 |
5 |
董振江;杨元政;赖江凌;谢致薇;陈先朝;;微量稀土Dy及Fe/Co比例对FeCoBSiNb块体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和磁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08年22期 |
6 |
温敦古;杨元政;赖江凌;董振江;陶平均;谢致薇;陈先朝;;元素Tb对(Fe,Co)-B-Si-Nb块体非晶形成及磁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08年12期 |
7 |
危洪清;龙志林;张志纯;李乡安;彭建;;基于特征温度的玻璃形成能力判据[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9年01期 |
8 |
危洪清;龙志林;张志纯;李乡安;彭建;张平;;块体非晶合金的黏度与玻璃形成能力的关系[J];物理学报;2009年04期 |
9 |
李丽;李萍;谭家隆;李喜孟;王清;;超声法研究Cu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弹性性能[J];材料导报;2008年S1期 |
10 |
罗茂良;李维火;孙晓林;;Ce基非晶合金制备及室温变形行为的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0年10期 |
11 |
傅明喜;赵江;周宏军;王芳芳;卢永慧;;FeNiAlGaPBSiC系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热参数及形成能力分析[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06期 |
12 |
夏俊海,羌建兵,王英敏,王清,黄火根,董闯;Cu-Zr-Nb系铜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形成[J];金属学报;2005年09期 |
13 |
杨英俊;魏思东;李哲煜;沈庆克;邢大伟;;Cu-Ti-Zr-Ni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晶组织分析[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9年09期 |
14 |
李宏祥;许凤光;王善林;李承;;Mo对铁基块体非晶合金Fe_(71.2-x)C_(7.0)Si_(3.3)B_(5.5)P_(8.7)Cr_(2.3)Al_(2.0)Mo_x腐蚀性能的影响[J];铸造;2010年02期 |
15 |
梁顺星;宗海涛;宋爱君;张卫国;马明臻;;稀土元素Gd对Zr基块体非晶合金形成能力的影响[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8年S1期 |
16 |
张亮,卢志超,李德仁,陆曹卫,张宏浩;Fe_(78-2x)Cr_xMo_xSn_2P_(10)Si_4B_4C_2(x=2,4)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和性能[J];金属功能材料;2004年01期 |
17 |
张志纯;龙志林;李峰;彭建;危洪清;唐平;邵勇;;Fe_(73-χ)Nb_4Hf_3Y_χB_(20)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及其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9年03期 |
18 |
陈庆军;魏丹丹;周贤良;晏建武;华小珍;艾云龙;;Fe_(41)Co_7Cr_(15)Mo_(14)Y_2C_(15)B_6大块非晶合金的变温晶化动力学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08期 |
19 |
吴霖;李山东;;微量Mn元素对La_(62)Al_(14)Cu_(24)块体非晶合金形成能力的影响[J];金属功能材料;2010年02期 |
20 |
寇生中;吴参军;李永强;索红莉;;Fe对Zr_(55)Al_(10)Ni_5Cu_(30)非晶形成能力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