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群体粒子场激光侧向散射性质研究及建模分析

袁兴起  
【摘要】: 随机分布群粒子入射激光复合散射特性研究在现代科学和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了群体粒子场光学侧向散射特性及其数学模型描述。在用相同波长线偏振和圆偏振两种偏振状态的He-Ne激光束入射到一随机分布群粒子场以产生侧向散射光,并测得散射偏振光强的实验基础上,分析得到了群体粒子场激光侧向散射的特性规律,建立了Muller-Stokes算法数学模型来描述其散射特征,并验证了利用该模型得到的群体粒子场激光侧向散射规律与实验结果是相吻合的。 围绕着群体粒子场侧向散射光的性质分析,本文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设计了用于研究群体粒子场激光侧向散射特性的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法;从实验上测量了不同偏振态入射光照射下不同直径粒子在不同体积分数浓度时侧向散射光的不同偏振态光强,通过相应的处理获得了散射光强度及其偏振度相对散射角的分布图样,分析得到了散射光强及偏振度相对散射角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多粒子散射的Muller-Stokes矩阵描述数学模型,利用模型阐明了群体粒子侧向散射的多种性质特征,验证了该模型得到的群体粒子场激光侧向散射规律与实验结果是相吻合的,从而用Muller-Stokes矩阵实现了对群粒子侧向散射现象的简明化数学表示。用此算法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的结果表明:散射光强呈轴对称分布;散射光偏振特性的变化及用于表示各种特性的矩阵的元素主要决定于散射粒子的大小;另外,群粒子场侧向散射系数亦随粒子直径的变化而变化明显。这种Muller-Stokes算法把散射场模拟成一个光学系统,对入射偏振光束的散射效果给以简明的描述,给出了垂直于入射光方向的平面上各种散射特征的信息。 本文对群粒子场激光侧向散射性质规律的研究结果及建立的群粒子散射数学模型在光散射研究领域尤其是多粒子激光散射的理论及应用方面有一定的价值,在激光散射技术具体应用方面如对糖尿病人血糖浓度的测量,对导弹或火箭羽烟的成分、浓度及其随时间空间的变化情况的测定,对沙尘暴天气进行早期的判断等等也是很有意义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袁兴起;赵琦;陈延如;陈建仕;周木春;;散射光法探测微米群粒子场粒子性质的应用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5年S1期
2 徐金宏;线偏振光经介质分界面全反射后的偏振态[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袁兴起;陈延如;赵琦;周木春;辛煜;温宏愿;;群体粒子场圆偏入射光侧向散射的角分布实验研究(英文)[J];光散射学报;2007年02期
4 杜玲艳;詹旭;雷跃荣;宋弘;文宇桥;;组织模型光散射的偏振特性[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9年03期
5 袁兴起,赵琦,陈延如;随机分布群体粒子场侧向散射光偏振度研究(英文)[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5年06期
6 袁兴起;高文英;张明军;;多粒子场侧向散射总光强性质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1年07期
7 李小芳;刘军;陈晓伟;曾志男;李儒新;;圆偏振光和线偏振光在正常色散材料中的时空自压缩[J];光学学报;2006年12期
8 曹念文,刘文清;用λ/4波片产生右旋、左旋圆偏振光[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1998年01期
9 袁兴起,赵琦,陈延如,周木春;群粒子场粒子性质的侧向散射光分析[J];仪器仪表学报;2005年S1期
10 杜嘉;赵云升;宋开山;吴太夏;;偏振遥感测量中土壤偏振度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初探[J];地理科学;2007年05期
11 姜成果;田贵才;张裕仕;韦德泉;;水中微气泡激光散射场的特性[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8年02期
12 詹亚歌,雷建求,梁培辉,赖芳良;大芯径功率光纤中传输的激光束质量与偏振度研究[J];中国激光;2004年02期
13 冯伟伟,宋连科,陈立刚;旋光晶体中圆偏振光折射率与波长的关系探讨[J];激光技术;2004年06期
14 潘雪丰;陶卫东;蒋卫敏;白贵儒;;一种新型的圆偏振光分束器的设计及分析[J];应用激光;2007年01期
15 陈立刚;洪津;乔延利;孙晓兵;汪元钧;;一种高精度偏振遥感探测方式的精度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10期
16 邱昆;武保剑;文峰;;磁光光纤Bragg光栅中圆偏振光的非线性传输特性[J];物理学报;2009年03期
17 张晨;伊小素;杨艳明;宋镜明;;超辐射发光二极管偏振度对光纤陀螺性能的影响[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9年03期
18 黎高平;王雷;谢毅;;光学镜头偏振度测试技术研究[J];宇航计测技术;2009年05期
19 盛拱北;线偏振器参数的无基准测定法[J];大学物理;1994年06期
20 弓洁琼;詹海刚;刘大召;;遥感遥测中偏振信息的研究进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兴起;张明军;陈延如;赵琦;;群体粒子场圆偏入射光散射性质研究(英文)[A];第七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陈彦;沈彦;常志远;赵永刚;崔建勇;;裂变径迹在核保障擦拭样品含铀微粒单微粒同位素分析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袁兴起;张登攀;张辉;;多粒子场侧向散射总光强性质研究[A];第八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龙开明;刘雪梅;贾宝亭;汤磊;杨天丽;刘钊;;铀微粒样品源中总铀量的估计[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5 王昌富;李琳芸;王鸿利;;血液中微粒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A];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喻翠云;殷博成;柳明;程巳雪;卓仁禧;;海藻酸钙微粒药物控制释放体系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7 龙宝玉;蔡建国;张雪松;陈岚;;SEDS法制备硝苯地平微颗粒的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7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夏范萍;;大输液加药后的微粒变化与防范[A];第十二届山东省药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黎苏;;提高柴油/甲醇组合燃烧尾气排放质量的研究[A];2008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薛立伟;周圆圆;林义君;毛吉富;蔡晴;金日光;;氨基酸酯取代的聚膦腈在静电喷射过程中流变形态学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兴起;群体粒子场激光侧向散射性质研究及建模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2 刘继红;激光消偏技术和偏振干涉滤波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6年
3 任玉坤;微粒与微流体交流电动操控机理及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莫月琴;双基地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理论及应用分析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5年
5 李亦军;基于Mie散射的微粒浓度和粒度测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北大学;2005年
6 阴亚芳;晶体型消偏器及偏振模色散模拟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06年
7 张璐;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偏振模色散动态补偿[D];山东大学;2005年
8 丁攀峰;单模光纤中偏振效应的理论研究及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贺征;气粒热流场中微粒特性的动力学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10 李卫东;电沉积Ni基复合层的应用基础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小花;环丙沙星缓释微粒制剂的研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2 李政;模式识别在溶液不溶性微粒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3 傅应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微粒方法建立及临床价值初步探讨[D];浙江大学;2008年
4 梁小雪;条纹管激光雷达偏振成像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周保华;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宋师霞;单色光退偏器及波片退偏效应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凯;光的相干和偏振相关性的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冯伟伟;光束偏振态的斯托克斯参量及偏振度的智能化测量[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晓辉;含不对称液晶基元甲壳型聚对苯的设计与合成[D];郑州大学;2007年
10 王新;主动式激光成像偏振特性探测实验研究[D];烟台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海;俄专家有了新招[N];中国矿业报;2002年
2 程红艳;丁基胶塞后处理过程中微粒的防范[N];中国医药报;2002年
3 ;丁基胶塞对药物制剂微粒的影响及控制[N];中国医药报;2002年
4 徐波 赵磊 丁锁宝;利税增两倍 能耗降半成[N];中国环境报;2005年
5 记者 张孟军;火星冰河成因有新说[N];科技日报;2006年
6 罗清岳;汽车“DNA”:防盗微粒辨别系统[N];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
7 董智;注射用无菌粉末的产品开发[N];中国医药报;2002年
8 ;漂浮微粒对空气的影响[N];大众科技报;2002年
9 窦光宇;浮游微粒:危害人体[N];科技日报;2000年
10 余志平;让药物微粒原形毕露[N];医药经济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