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源空间分布对激光声表面波影响研究
【摘要】:
本文从理论方面研究激光空间分布对激发的激光声表面波的影响和线源阵列参数对激光声表面波频谱的影响。
基于有限长、无限窄线源激发声表面波的理论模型,建立了有限长、有限宽线源激发声表面波的理论模型,改变激光脉冲宽度和线源半宽度,研究线光源对声表面波的影响。结果表明:声表面波信号带宽的提高是激光脉冲宽度和线源半宽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激光脉冲宽度不变的情况下,激光声表面波的频带宽度随着激发光源半宽度的减小而不断的展宽,幅度逐渐变大,可以激发出更高频的声表面波脉冲信号,但是每个激光脉冲宽度对应一个极限的线源半宽度,即当线源半宽度到达极限值时,声表面波的带宽将不会再随着线源半宽度的减小而展宽。
建立了线源阵列激发声表面波的理论模型,分析激光线源阵列所产生声表面波的波形与频谱,研究结果表明:线源阵列激发声表面波的频谱幅度有明显的增加,同时由宽带信号变成分立的窄带信号;不同线源间距和线源条数N对线源阵列所激发激光声表面波的频谱分布有影响,随着线源间距的变大,波形逐渐分开,同时频谱包络下降速度也逐渐变缓,线源阵列激发声表面波频谱宽度随着N的不断增多而逐渐变窄;
基于线源阵列激发声表面波的理论模型,研究掩膜产生的线源阵列对所激发声表面波的影响,得到以下结果:改变掩膜缝宽,将会影响所激发的声表面波频谱的幅度和整个频谱包络的大小,而频谱的半宽度变化不大;改变掩膜缝中心间距将会明显的改变激光声表面波频谱的分立峰之间的频率之差的大小,随着遮光部分的变大,各分立峰之间的频率间距越来越小,所以通过改变掩膜的相关参数就可以控制所激发声表面波的频谱分布。
|
|
|
|
1 |
严刚;沈中华;陆建;;利用PVDF检测激光声表面波的实验方法[J];测试技术学报;2007年03期 |
2 |
王嘉宇;管荷兰;陈焱;;激光超声技术及其在材料缺陷检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年01期 |
3 |
王敬时;徐晓东;刘晓峻;许钢灿;;利用激光超声技术研究表面微裂纹缺陷材料的低通滤波效应[J];物理学报;2008年12期 |
4 |
倪辰荫;石一飞;沈中华;陆建;倪晓武;;激光激发材料中近场声表面波的数值模拟[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年S1期 |
5 |
苏琨,任大海,李建,尤政;基于激光超声的微裂纹检测技术的研究[J];光学技术;2002年06期 |
6 |
张晓春,陈立军;固体中激光超声的机理及应用研究[J];传感器技术;1999年04期 |
7 |
张立东,李方贵;激光超声技术在NDT中的应用[J];四川兵工学报;2000年03期 |
8 |
沈中华,张淑仪;薄膜-基片中的激光超声研究[J];声学学报(中文版);2002年03期 |
9 |
徐荣青,陈笑,赵瑞,沈中华,陆建,倪晓武;激光超声光学测试仪[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5年02期 |
10 |
沈中华,许伯强,倪晓武,陆建;单层和双层材料中的脉冲激光超声数值模拟[J];中国激光;2004年10期 |
11 |
潘永东,钱梦騄,徐卫疆,M.OURAK;激光超声检测铝合金材料的残余应力分布[J];声学学报(中文版);2004年03期 |
12 |
单宁;;基于光纤F-P传感器的缺陷波极值实验研究[J];激光杂志;2010年05期 |
13 |
钱梦騄,C.Bescond,B.Audoin,M.Deschamps;激光超声技术在单晶硅弹性模量测定中的应用[J];声学技术;1996年01期 |
14 |
叶培德
,史珺
,陈桂林;用Fabry-Perot干涉仪检测激光超声以实现钢板测厚[J];声学学报(中文版);1992年05期 |
15 |
何存富,周辛庚;用共焦Fabry-Perot干涉仪探测激光超声信号的研究[J];实验力学;1997年01期 |
16 |
余登,钱梦騄,胡文祥;圆管超声换能器响应的激光超声检测[J];声学技术;2003年04期 |
17 |
朱丹,刘志宏,郭文胜;激光超声用光频鉴频系统的设计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
18 |
潘永东,侯立,刘尔凯;CVD金刚石膜声学特性的激光超声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1998年02期 |
19 |
何跃娟,朱日宏,沈中华,陆建,倪晓武;双层管状材料在脉冲激光作用下的二维温升模拟[J];激光杂志;2004年06期 |
20 |
严刚;徐晓东;陆建;沈中华;倪晓武;;激光激发源对声表面波的影响[J];激光技术;2006年03期 |
|